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众“智”成城,打造企业“最强大脑”

2016-04-27 09:59:39 5e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企业智库”概念,并将其列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意见强调要“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和企业智库”。2015年11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进一步将智库体系细致划分为四小类,更加具体地指出要建设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的研究机构——“企业智库”。
  
  “企业智库”是针对集合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问题导向型”智囊机构,相当于企业的“大脑”,一般由企业中的信息化情报部门或下属科研机构担任,负责知识资源采购与整合、知识门户构建等工作。它不仅要围绕集团科研、经营战略等问题提供最佳策略和方法,更需“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方向、产业政策制定、重大工程项目等问题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研究成果以行业分析报告、集团战略发展咨询报告、科研决策报告等呈现。作为沟通政府与企业,连通研究与实践的重要中介与环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体现对于智库的高度重视。
  
  政府工作的明确指引,为企业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以基础能源为代表的石油石化、电力设计、建设建材、交通规划等国有集团各级研究院所、技术中心对此高度重视,围绕国家“十三五”创新转型发展驱动战略,纷纷制定并落实智库建设方案,利用大数据与知识管理等技术手段提升决策与创新服务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协创新平台”致力于帮助研究中心形成协同研究联盟,打造协同研究中心与平台,深化协同研究运行机制,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切实把中国社会科学院打造成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2015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与“2022年冬奥会”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正式签订《中国知网协同创新平台使用许可合同》。此次签单不仅拉开知网与“2022年冬奥会”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在交通、环境等领域合作的序幕,更标志着知网战略转型产品——“OKMS协同创新平台”正式投放市场。
  
  然而,从目前各行业智库的实际运作来看,大部分行业研究机构除了通过申报行业和企业项目,部分参与行业与集团企业的战略决策外,主要工作是按领导意图,为已制定的战略部署寻找论证,很难有机会自主开展深入的前瞻性研究。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各行业智库对发展方向和趋势的预判,严重阻碍了行业智库探求新思路,进而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新的见解、思路和建议,推动整个行业新的发展等正常职能。
  
  另外,随着国民经济各产业链的不断升级与延伸,不同行业与领域之间不断融合,很多战略决策或科研项目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对于智库,若想更好地解题,往往需要跨部门、跨机构甚至跨行业智库彼此协同,但无论是线上线下的会议、通讯,还是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很难实现围绕某个复杂问题的深入研讨。而随着研究项目实施方案的不断细化与分工,协同更是难上加难;而对于行业和企业决策者,需要的也不再是单纯的解题方案,更多地是希望通过全程指导、监督并论证决策与执行全过程,提高决策取舍的准确性,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实际上,我国各行业研究机构内部不乏具有前瞻性、全局性思维与才能的智库人才,但受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影响,极少有机会将有价值的想法和决策建议,传递给行业/企业决策者。大部分智库人才尽管在行业政策研究、重点技术攻关等战略研究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成果和经验,但这些隐性智慧成果长期散落于不同机构、不同部门和不同个人,有的随着人事调动和调整甚至白白流失。可以说,各行业的智库作用停留于初期的被动检索阶段,尚未调动知识资源的自主能动性,核心价值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机遇不能把控!
  
  对于企业智库而言,发现一个扑朔迷离的现象和问题,挑战一项难点纷繁的重要研究,或去攻克一个充满变局的战略目标,以何种方式组织一个团队或群体协同创新、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将群体智慧发挥到极致,正成为各行业机构决策者与智库的共同需求!
  
  企业智库面临服务平台优化、服务内容更新、服务形式的“三座大山”。而要客服这些难题,首先要明确优秀的企业智库搭建,需要两大基础:
  
  一是完整的行业知识网络体系,对国内、外异构资源整合,从专业领域、时间跨度积累的海量咨询池中提升知识信息推送的及时性、精准度、全面性,满足“一站式”检索更高需求,更好提高企业科研效率、降低资源成本,改善科学决策水平。二是支持群思群智的协同创新平台,这也是智库转型的关键点。当中的重点就在于:利用互联网群智群策的信息共享属性,最大程度地汇集和开发跨领域专家的智力资源沟通。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