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地炼囤油拉动原油进口居高不下

2016-05-13 17:21:14 新华社   作者: 安娜 王凯歌  

近日青岛港原油压港、国内原油进口居高不下等消息引发市场关注。专家认为,地炼获得原油进口资质后,放量囤油是背后的重要推动力。

海关数据显示,4月,我国进口原油3258万吨,处于历史高位,同比增长7.56%。这是2016年以来,我国原油进口量连续第三个月超过3000万吨,其中2月、3月原油进口量分别达到3180万吨和3261万吨,同比增幅分别为24.46%和21.63%。原油进口放量形势历年罕见。

那么,进口这么多原油,是什么原因,做什么用呢?

“除了低油价下国家增加原油储备的需要,地炼也是推动原油进口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能源分析企业阿格斯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高华说。

青岛港最近的原油压港情况,以及青岛海关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高华的判断。“我国的地炼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因此青岛港和青岛海关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卓创原油资讯分析师高健说。

青岛实华原油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晋近日对媒体介绍,今年以来,青岛港大型油船频繁到港,每天待靠船舶在10艘以上。

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山东口岸进口原油2734万吨,同比增长78.2%;除1月份进口量环比小幅回落外,2、3月份均强势增长,3月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当月进口1024万吨,同比增长90.3%。这与全国一季度原油进口走势基本一致。

4月份的情况也与此前两月类似,地炼进口的热情依然是推动全国原油进口高涨的主要原因。记者从国内原油进口主力之一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获悉,当月公司原油进口量相比此前并没有太大变化。

“自2015年,国家放开地炼原油进口权和使用权之后,地炼拿到了不少原油进口配额,再加上现在国际油价较低,国内成品油有地板价支撑,地炼效益好,开工率也高,所以进口量比较大。”高华说。

截至目前,已有13家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其中山东11家;其他符合申请条件的炼厂,有多家已提交申请。

根据商务部的公告,2016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为8760万吨,相比2015年增加5000万吨,新增量主要由地炼使用。未来地炼原油进口进一步增加的空间依然很大。

然而,目前我国炼油能力结构性过剩的问题也较严峻。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按照85%的合理开工率计算,我国炼油能力过剩1亿吨。

专家建议,在“解放”地炼的过程中,应同时注意加强监管,及时提供市场供需信息指引,引导其合理制定生产计划,防止其在挣脱原料来源束缚后,盲目扩张炼油能力,加剧国内炼油能力过剩风险,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原油进口,地炼囤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