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广西工程性缺水致旱问题突出

2010-05-05 08:38:50 新华网(广州)    作者: 记者张周来  

随着近期有效降雨逐渐增多,广西持续了近8个月时间的干旱少雨天气基本结束,局部地区的严重旱情终于得到缓解。一些遭遇重旱地区特别是大石山区,广大干部群众纷纷反映农村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利工程保障能力仍显不足,人畜饮水安全缺乏足够保障,他们呼吁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治理工程型缺水,以全面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一、极端气候检验出农田水利建设“短板”

去年8月以来广西出现罕见的秋、冬、春连旱,遭遇了195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一些地方已持续8个月时间无有效降雨。灾情最严重时全广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619.14万亩,成灾516.61万亩、绝收45.21万亩。

在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桂西北地区,地表严重缺乏水源、下雨存不住、石山植被差,不少地方是“有雨三日水成湖,无雨三日地生烟”。大旱之下,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严重短板暴露无遗。

田阳县那坡镇那驮村距离右江直线距离有几公里,往年3月上旬当地正抓紧翻耕平整准备育秧,春玉米播种逐步进入高峰。但今年3月中旬以前村边近千亩水田还是白花花一片,几处水塘几乎完全干涸,没有任何春耕迹象。那驮村支书李克说,上游那音水库水位下降得厉害,从去年地以来春耕生产用水一滴都没有,水田没法翻耕,玉米也无法下种。

修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田阳县惠洞灌区,建设之初能灌溉约1万亩农田,干渠长达42公里。然而由于年久失修,渠道破、淤积、渗漏特别严重,往往是水渠上游是满水,到下游渠尾就不见水的踪影,目前灌溉能力仅仅3000亩左右。

此次遭遇重旱的东兰县,农村水利设施薄弱,水利工程老化、配套设施不全成为当地抗旱工作的“拦路虎”。一方面现有水库、山塘蓄水量少,同时石山区家庭水柜没有盖板,水量蒸发快,遇到干旱天气,导致用水量不足。二方面现有的家庭水柜数量少,蓄水量不足,在缺少水源的大石山区,一旦持续干旱,容易闹“水荒”。三方面部分灌溉工程老化,功能衰退,水利利用率低,影响抗旱进度。

东兰县水利办公室主任韦永重介绍,旱情最严重时间东兰县水利工程蓄水总量占有效库容比例不到20%,66座山塘中8成完全干涸,6412座水柜中近5000座无水可用,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增加了抗旱救灾的难度。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