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论驱动源头充足可靠问题

——只有驱动源头充足、可靠,人类能源才真正实现用不完



2017-06-14 08:09:45 中国能源网   作者: 李道东  

200万千瓦以上的水机在哪里?

能源与环保模式是笔者后来给本模式起的一个名字,本模式的第一个名字是全程人工调控水电城发电模式(简称水电城发电模式或海滨水电城模式),这是从引水开始的各个环节功能人工调控特征起的,起得较早。能源与环保模式是从本模式完全能够实现的结果角度起的,这两个名字叫得比较多。其实,本模式有最重要的三大特征:第一,能够实现很多很多水机串联,一条水道安装几十台水机(中小型模式)、几百台水机(中大型模式)、甚至上千台水机(超大型模式)串联工作,而排水量并不增加;第二,水底单向阀排水系统,显示出足够强大的排水能量;第三,人造骨高度能这种新能源作为本模式的驱动源。除了上述最重要的三大特征,笔者为充分发挥水道工作效率,还有如下建议:今天世界上所说的最大功率水轮机事实上都是为河流发电建造的,这种功率的水轮机对河流来说当属最大型,但对水电城模式来说还可算作中小型。因为这里有一个众所皆知的真理:一条水道工作水量固定以后,排水工作量也就固定了,无论中间安装多少台水机(即水机安装密度),其排水工作量都是一样的。这样将来人类为使每条水道发电量实现最大化,就会想到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增加安装密度,实现最科学最合适的水机密度安装;二是尽量提高功电转化效率。参阅前面文章中介绍。三是提高每台水机功率。今天河流发电水机功率一般是70万千瓦、85万千瓦、100万千瓦,而本模式由于工作水量不设上限,需要多大便给多大,并且每条水道排水工作量固定,因此最适合建造最大功率水机,也就是应该为本模式专造配套的最大型水机,应该至少是现在河流水轮机功率的两倍以上,即功率在200万千瓦以上,甚至还要大很多。试问:200万千瓦、300万千瓦、400万千瓦、500万千瓦的水机在哪里?这样一来,就又使每条水道的发电量成倍增加了。四是增加工作高度h。工作高度可以从三千米、四千米,增加到五千米、六千米、七千米,甚至更多。建议科学家们好好参悟这个道理。下面是为河流发电模式生产制造的最大水轮机图片,大家看一看体积有多大,笔者认为建造适合水电城模式的配套超级水机势在必行。

论太阳能等新能源形式的驱动源是否可靠问题

下面本文专门论驱动源头是否充足可靠这个问题,该问题其实比较容易理解。事实上,人们也都愿意找源头充足的能源形式发展,比如太阳能,氢能,核聚变能,都可以认为其源头充足,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可供使用,但是这些源头是否可靠,那还是大成问题的。比如说太阳能,这种新能源的驱动源是太阳,太阳距离地球就比较远,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想利用好太阳能就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轮流,人们至少一半时间就不能看到太阳;因为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一年当中只有夏季的白天阳光充分,而夏天往往又多雨水,阴天雾气笼罩,所以一年当中去掉一半的黑夜,去掉冬季和春、秋季节中的很多日子,去掉阴、雨、雪、雾霾等不良天气,真正能发电的时间就比较短,我们人类辛苦安装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大多时间里都是在无奈地受腐蚀,无奈地等待,再加上转换率还不高,这个整体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大家想一想就能明白。氢能海洋能,其特点是储量巨大,利用起来确实很难。核聚变能,如众所知,世界已经研究了七十多年,还要等五十年再说。即使真正实现了,实现这种能量形式的必备原料,像氦3等原料,地球上也不存在,需要到外星球寻找,其难度更加可想而知了。总之一句话,这些所谓的充足,都像墙上画饼,饱眼不饱腹,距我们人类有很长的距离,最终能不能实现还是未知。依笔者论,像上述这些能源形式的源头,就不能说是可靠的,尽管它们的总储藏量确实非常庞大,非常诱人,而只有源头可靠充足,人类能源才真正充足,真正实现能源用不完。

人造骨高度能这种驱动新能源可靠吗?充足吗?为什么以人造骨高度能名字命名?

笔者在前面答网友问中解释了为什么本模式叫人造骨高度能,人造骨高度能是不是水能等问题,当时笔者是如下回答的:根据公式W=Gh=mgh,当水静止时,这里的h=0 , g=0 , W必然也是0。而电能都是由做功转化来的,所以,电能必然也等于0 ,即我以前所讲的“有骨有能,无骨无能”。 由公式W=Gh=mgh 知道,电能与h,g,m 有关系,g是固定常数,可以不理会,m是静态物,没有高度h ,它也无所贡献,它的贡献完全是因为有了h才有的,由此看来,高度h是整个能量系统的驱动者和主导者,m是参与者,跟从者。这有点儿像戏剧的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事实上一出戏剧的成功,主角与配角谁也离不了谁,主角没有配角不成为主角,配角没有主角不成为配角,这与绿叶、红花的关系有点儿相似,是差不多的道理。在这个关系当中,高度h是整个事业的驱动者和主导者,也就是戏剧中的主角,就像《花木兰从军》,《穆桂英挂帅》,都是以主角名字来命名的,这符合命名习惯,因此叫人造骨高度能。对于人造骨高度能是不是水能这个问题,笔者这样回答:正如前题所答,主角与配角其实谁也离不开谁,主角没有配角不成其主角,配角没有主角不算作配角。根据公式W=Gh=mgh 知道,在高度h与质量m这一对关系中,高度h是主角,是整个事业的驱动者与主导者,是人为开创出来的高度,没有这一开创,便不会有整个事业。水能是参与者,不是主导者和驱动者,在人类开创这一高度之前的漫长历史中,并不是不存在水能,而是不存在高度(人类没有开创这一高度)。所以笔者认为说人造骨高度能是十分正确的,并没有错。

这样回答当然是没有错的,只是还是没有解释清楚作为主导者的高度h, 如何成为永不枯竭的驱动源的,是不是这样?比方说,高度h=7000米,当然与之依存的水体h也是7000米了,如果人造骨高度能仅仅是指人造骨,那么,因为这个陆基高度是固定不变的,没有水的参与,它如何成为本模式的驱动能源的呢?正如前面所答,二者像二人转中的主角与配角关系,谁也离不开谁。事实上,作为主导者的h,如果离开了水的配合参与,它既无法主导,更无法驱动,所以这人造骨高度能中的“高度”二字,不仅是指陆骨高度,也是指水体高度,是兼指二者的,正如下文所总结的,是PN结新能源。

人造骨高度能是什么?是PN结新能源

人造骨高度能这种驱动新能源的主动塑造者是人造“骨”,被动塑造者是“水”,这个人造骨高度能,是PN结高度能,是(骨+水)能,在骨与水这一对关系当中,骨处于主动地位,水处于被动地位,只能说骨塑造了水,不能反过来说。用一句话说,就是由人造骨塑造出来的高度能新能源。用PN结理论来说,就是PN结新能源,这个“结”能源,既不同于P, 也不同于N,也可以说,既不只是P, 也不只是N, 而是“结”能。用笔者宇宙和平论的PN结规律,可以科学解决很多难题,大家不妨试一试。

水电城模式的驱动源可靠、充足、强大

一个能量系统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转起来,必然是因为系统里存在一个能量驱动源,这个驱动源正是该系统产生能量的总根源。比如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驱动源是太阳,太阳能发电就是靠太阳驱动,其产生的电能也是来自于太阳能的转换。风能发电系统的驱动源是风,风能发电就是靠风能驱动,其产生的电能是来自于风能的转换。本模式发电系统的驱动源则是前面所讲的PN结能源——人造骨高度能。这个原理在《海滨水电城的电从哪里来》一文中有详细说明。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上述任何一个发电系统中,人,都是作为其中很重要的能动因素(灵活因素)参与其中的,在其中某些环节起到外助的作用。

论驱动源的“近”与“远”、“不稳定”,和“可靠、充足、强大”的关系

笔者认为,人造骨高度能的驱动源之所以比太阳能、风能、核聚变等可靠、充足与强大,并不是说它的储藏量远远超过太阳能、核聚变、风能等的储藏量,绝对不是这样说的,因为人类之所以对太阳能、风能、核聚变、氢能等能源形式感兴趣,还是由于它们的总储藏量非常巨大,非常具有魅力。 那么,为什么本模式的驱动源就能超过它们呢?其原因在于距离的“近”与“远”。打个比方说,我们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整个太阳系的驱动也是靠太阳的,其能量当然充足强大了,但是由于太阳离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比较远,这个距离的“远”,就导致很多问题了,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了。就拿我们最常见的阴天、下雨等天气现象来说就能完全证明这一点。并不是太阳不给力,而是中间环节太过复杂,意想不到的困难太多了。风能与它有一点儿区别。风能发电系统的驱动源是风,而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空气流动是因为大气压差造成的,所以风能不具有稳定的时间性,风大风小风速快慢也不稳定,利用起来当然就不容易了。太阳能是因为距离远中间环节险象丛生从而导致驱动源不稳定,风能发电的驱动源虽然不是因为距离远不稳定,而是因为它的形成本身就不稳定,因为地势和位置的原因,风能的形成基本上在一个比较大范围的风区内,真正利用起来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容易。核聚变能、氢能则是因为技术难不稳定导致不容易使用或使用成本很高。总之,太阳能风能核聚变能氢能虽然总储藏量非常丰富,但是都不稳定,也就是说,还是源头出了问题,驱动源头并不可靠!综合上述,得出结论是:驱动源头的“远”,技术难度奇高,形成过程不稳定,都不能实现驱动源总储藏量的充足、可靠与强大。

为什么能源与环保模式能够证明其驱动源十分可靠、充足与强大?

这个问题,笔者谈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能源与环保模式驱动源比较近,不像太阳能的驱动源距离我们人类那么远,因此也就没有那么多难以预料的中间环节和因素影响它的正常运行,因此十分可靠。

第二,能源与环保模式中人造骨高度能这种新能源的形成,不像风能的形成那样变化无常,极不稳定,人类利用起来非常困难,而这种驱动新能源却恰恰相反,它非常稳定可靠,比上述任何一种新能源都稳定、可靠。

第三,能源与环保模式容易实现且不像核聚变能那样危险,需要全人类科学家联合起来都难以克服。

第四,能源与环保模式不像氢能核聚变那样研发周期很长,动不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还是未知数,成本很高,相反它成本低,并且没有那么长的研发周期,属于近年上马就能很快实现的具有长远优势的项目。

第五,能源与环保模式因其驱动源头非常安全、可靠、充足、强大,集上述能源形式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将成为人类最安全、最稳定、最理想的驱动新能源形式。

【作者声明】本人的十余个模式都是公益模式(合作发展模式),未经本人同意,以商业买卖、交换赢利为目的的参考或者研究都属于侵权行为,搭顺风便车、快车者请务必联系原创者同意,获得授权,注意转载要注明出处。凡笔者系列文章,除非文中特别注明来自他者,均来自作者本人,文责自负。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新能源,人类能源,驱动源头,水电城模式,人造骨高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