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冯江华:分布式能源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径

2016-04-28 10:17:41 5e

2016年4月23日,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西南石油大学和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的“2016(第十二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恩耐特分布式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冯江华做了题为《分布式能源与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路径》的主题演讲。内容如下:

说到能源互联网,这是个基本的理念性的改变。互联网技术就是信息的互联互通,由此产生很多重要的理念,比如现在的能源系统基本上是垂直系统,大电厂、大电网、大用户这样垂直用户。天然气分布能源夹在配电网、用户之间,因为它能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这是我们项目的利润所在,基本上这种考虑,并没有真正的和智慧能源系统紧密的结合起来。

真正能源互联网,就是扁平概念,实际上在一个区域内,它把需求侧、供给侧连在一起了,打破了过去垂直的概念。我们做了几十个开发区,用户生产性的能源浪费非常大,但通过真正放在扁平结构里面,建立互动的结构,就真正能够把用户的节能潜力释放出来,也能加入到能源互联网中。

基础的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是我们首先提出来的。实际上07年的时候,因为欧洲的大停电,各国提出很多提案,后来丹麦提出了一个“细胞构架”,以吸收1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作为一个单位,形成一个尽可能自我平衡、自我消耗的系统,由这些系统、细胞构成新的电网结构,和大电网形成支撑作用。在上这个基础上,我们引用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理念,建立基础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所以国家电网要搞一个“全球能源互联网”我们不反对,但我们希望可以面对现实,先把把基础互联网搞起来,这可能更有意义。

实际上能源互联网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像细胞仿生学的概念,“神经”就是信息网,“消耗系统”就是物联网等等。

从交易模式来说,各种交易模式里面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最近大家都在搞的电力销售公司,估计已经注册了上千家,大概有十几家国家已经批了,大家一哄而上,从未来讲最重要的应该是搞能源服务公司,真正做全方位的能源交易,可能比单纯做电的交易可能更有意义。

五大电力集团,华电做的最超前的。特别是电力改革之后,五大电力干什么?大家都很迷茫。我们在春节前给中电国际讲了4天课,搞了一天参观。我们提出了能源生产商向能源服务商转变,后来改成从能源生产商向能源生产商+能源服务商转变,因为电力改革是一步一步走的。这个学习班他们觉得非常有意义的,最近大唐也想让我们给他们办一个,寻找大的发电公司如何转型的答案。

说到天然气的分布式的能源,我们给全国的公司提供过的技术方案,整个设计理念就是建一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怎么让这个站赚钱,是我们基本的目标。量身订做的系统主要考虑负荷的峰值,最后找到一个合理的规模,投资,最后使利益最大化。但实际上我们经过这几年的研究,新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的作用,其中有一个更重要的是分布式能源在能源互联网的范围内可以起到很重要的调峰作用,比它自己节能、生产还要重要。

能源互联网是可中断、可调整的,可以为可再生能源调峰,为电力、天然气系统调峰,为用户提供安全的备用容量,为交易中的虚拟能源市全和服务交易提供保障。对解决大城市的能源结构也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从市场、市场角度来说,我们知道美国上了1亿千瓦的峰值能源,几乎80%是工业项目,但中国搞能源还是放在写字楼、机场。美国记录在案的300多个大学还有医院,加起来不到10%,所以工业项目未来应该是中国的一个重点。中国工业和美国不一样,中国是大工业型,中国近30年搞的工业、工业开发区,占了中国工业GDP80%的产能,国家级347个,省级1167个,开发区泡沫是很厉害的。

前不久两会上,李小琳的提案非常有价值,“十三五”期间应该干什么,是否能把基本的,包括开发区、新城区的绿皮火车的能源体系,变成高铁的能源体系?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我跑了上百个开发区,开发区里面能源的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问题来自不整合,特别是电网和大家不配合,这个造成很大浪费。

我们能不能在“十三五”期间把注意力、投资放在这上面,把这个开发区作为一个基础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在一个开发区做一个案例,就可以在全国推广,像打车软件一样。所以李小琳的提案就说在“十三五”期间完成30%园区改造的话,预计就能拉动2万亿的投资。

再说天然气。目前天然气进一步降价、使分布能源市场极速向前发展,天然气文件的出台是进了一步,但现在很大的问题是中间环节,中石油、中石化把价格都压了下去,但是2块的价格到了用户那里就翻了一番,中间的管网无止境的加价,天然气改革文件下来,就把中间的环节抑制了。现在各个省都在出,这个东西大家不能犹豫,财政补贴,是需要尽快解决的。

我们刚才说的能源互联网系统,如果没有电网的支持,我们是没有办法干的。我们算一下采用分布式能源,加上电网我们至少可以把它的电价降低1毛钱,或者1毛5,但是电网不同意了,这是我们遇到的实际的问题。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