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蒋莉萍:电网的现实与未来

2016-04-28 10:21:06 5e

2016年4月23日,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西南石油大学和中国能源网联合主办的“2016(第十二届)中国能源战略投资论坛”在北京召开,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做了题为《电网的现实与未来-探索能源互联之路》的主题演讲。内容如下:

今天想我把几点思考和一些疑惑抛给大家。

第一个思考是我们在做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的时候,一直想反对一个提法,我们未来煤炭、石油、天然气需求是多少,我非常反对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搞清楚需求侧和供给侧是什么。

需求侧革命,无外乎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能效、融合,我们在终端利用方面,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照明、动力等各个需求,实现更高能效的、融合的发展,这里面能源的T级利用应该把它放在更重要的问题上。

第二个是新技术下的需求的满足。比如电动汽车,之前交通领域对电力行业来说是一个不需要关注的方面,但是现在我们需要关注这一块的发展,这是新的能源需求利用方式出现。

第三个是市场化改革,尤其是互联网思维下,用户的选择权,这是我们需求侧改革需要关注的。

然后是供给侧的改革。

第一个是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来发展、建立新的协作机制。我们今天谈能源变革,对能源来说都是外部条件,环境问题出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进退机制怎么办……未来天然气代替煤炭,新能源会代替天然气,这个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所以不同的能源品种,产业怎么进退?是需要我们去考虑的。技术怎么到位、怎么创新,也是我们在机制上推动供给侧改革很重要的点。

第二个是对于能源产业,供应的能源产业有无排他性和进入的准则。现在各个行业都有龙头老大,但是市场怎么开发?其他的投资者,尤其是小型的能源技术应用比如分布式能源,这样的小型的能源生产商怎么进入已经有的能源行业,这是我们下一步市场化和政策管理方面需要扩充一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是老问题,能源供应、电力供应,总量要做预测,但是下一步的市场化改革里面我们要谈供给侧革命的话,作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国家、行业,我们要考虑如何适度超前,因为我们总量还要增长,生产能力要如何安排?所以总量的问题怎么把握,从供给的方面,需要我们去讨论的。

第二个思考是现在电力行业已经进入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进程里面,新能源发展这几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虽然现在有弃风的问题,对电力行业来说,我们需要思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什么含义。电力行业里面,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释的因果关系要倒过来,在电力行业我们已经进入结构改革的过程里,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应该考虑采用那些改革的办法?

发电行业面临很大的困境。去年我们电力的增长是0.5%,全年下来实际增长的电量是320亿千瓦时。同年水电增加543亿千瓦时,核电增加360千瓦时,风电增加350多千瓦时,太阳能增长了150千瓦时,另外,燃煤电场减少了1800多千瓦时的发电量。为什么出现这样发展的态势?我觉得就是行政管理、发展方式或者管理问题的防线出了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改革的是管理这个行业的方式。

第三个思考是用供给侧的改革,对灵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比如说最简单的煤电,燃煤技术本身对电力行业本身不仅仅提供发电量,更重要是提供灵活资源,就是可调度性。未来的电力行业,竞争的不一定是能源市场了,而是灵活性。所以这个问题涉及下一步电力市场怎么来给“灵活性”定价。在电力行业、电力市场上,除了有能量市场,还有灵活性。

未来的电力调度可能需要调度灵活性资源,来适应发电侧不可调度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特性,这是未来发展面临的变化。

第四点思考是关于改革。改革是现在能源行业、电力行业提的最多的话题,甚至有一些讨论把改革变成了目标,但是能源行业、电力行业目标必须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用能需求。所以任何改革的推进必须在保障供应前提下推进。所以这是在保障供应前提下的格局的调整或者利益的调整,这个前提是不可破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要求所有大的用户自己解决自己供电的问题,这就带出来问题了,这样的情况下,用户自己解决它的发电,一定是用燃油机组。

如果大的项目,只能是燃煤技术,因为这个在中国建设快,成本低。如果我们不能在保障能源充足供应,带来的问题会很大。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市场化是必然的,但是市场化改革里面,一定要把政府强化监管作为前提。这个是市场化改革推进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改革还不如不做。

市场化改革最关键是对垄断的企业有严格的监控,包括成本的透明,并对所有其他感兴趣的投资者开发,这是最基本的方式。所以改革不是拆的越细越好,拆了之后要形成竞争。现在五大企业已经出现了,如果我们的方式不变的话,那只能制造囚徒困境。所以市场改革要打破的垄断行为。

最后一点是关于电网发展业务的未来,电力系统、电网发展其实更多的是面向用户综合能源服务。电网企业在我们现有的电力改革的框架下,有两个面向:一个是横向拓展融合,如果把融合做好形成协作,对用户来说是很好的体验;还有一个是纵向分割,下一步会有更多的竞争者进入售电市场,甚至是新型配电市场,这样的情况下,电网企业需要以更好的服务,笼络用户。

实际上还有一点就是这种利益格局,如何走好市场化改革?我们觉得有三点必须要做好。

第一是地方政府尤其政府行为模式的改变。地方政府的作用力太大了,地方政府让市场说话,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第二是回归市场下的投资行为。如果我们每个市场不能各就各位回归到市场环境下考虑问题,下一次市场化改革就会有点问题。

第三是放开行政管理。我们的改革是把行政从中央政府下放到地方政府,我觉得这种行政管理应该由政府放开到市场,如果是从中央放到地方还不如不放。怎么回到市场化改革应该走的路上?我们确实有要思考的。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