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2017-10-10 10:28:04 5e

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一是国际能源署10月4日发布报告称,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016年首次成为最快的能源,表示这一个绝佳的消息,2016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能新增50%,其中中国贡献接近一半,未来5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无可争辩的领导者。二是在近日举办的中国能源研究会上,多们院士表示,应当在“减煤”同时迫切需要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最大程度降低排放和污染。

国际能源署4日发布报告称,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016年首次成为最快的能源,2016年全球太阳能光伏产能新增50%,其中中国贡献过半。未来5年,中国仍将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无可争辩的领导者。国际能源署在《2017年可再生能源市场报告》中指出,由于太阳能光伏市场的有力推动,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接近165吉瓦,约占全球新增发电容量的三分之二。报告预测,未来几年,可再生能源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态势,预计到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将增加约1000吉瓦,增幅超过43%。其中每10块太阳能板中有6块系中国企业制造,约半数买家也来自中国,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超过40%来自中国,反映出中国在该领域扮演的关键角色。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中国已经提前3年完成了原计划于2020年实现的目标。

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量的增速第一次位居所有电力燃料之首,超过煤炭发电净增长。报告预测,未来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仍将是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主力,远高于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到2022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总容量将达到740吉瓦。国际能源署指出,由于中国为治理空气污染和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做出努力,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超过40%来自中国。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中国已经提前三年完成了原计划于2020年实现的目标。除太阳能光伏发电之外,中国同样也是全球水电、生物质发电和取暖以及电动车市场的领军者。报告分析说,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持续提高和并网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两大重要挑战,而中国已经开始通过将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从“上网电价”向“绿色证书配额制”过渡、实施电力体制改革、新增输电管线、推广分散式发电等手段对原有可再生能源政策进行调整,以应对这些挑战。中国理应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并大力减少弃光、弃风、充电,以保障中国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能源研究会2017年会上,多位院士表示,煤炭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在“减煤”同时迫切需要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最大程度降低排放和污染。专家认为,煤炭在较长时期内,仍是中国能源供应基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说,中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以及煤炭资源获取的可靠性、低廉性,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仍然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石,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战略方针和以煤炭为主体的一次能源格局不会改变,关键是加快促进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在这方面,中国一直在不停探索。从煤炭产品质量、燃煤发电、煤化工、燃煤锅炉、煤炭分级分质利用、民用散煤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涉及煤炭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开展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工作,持续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

据王显政介绍,中国现代煤化工已实现从示范到产业化发展。煤炭直接液化、煤炭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气化、煤制乙二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制取得突破。王显政表示,一批企业实现由“卖炭翁”向“卖油翁”的转变。神华百万吨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长周期平稳运行;兖矿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神华宁煤年产400万吨煤制油示范项目,神华包头60万吨、中煤榆林60万吨、陕煤化渭南66万吨煤制烯烃,新疆伊犁、内蒙古克旗煤制气,山西阳煤40万吨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项目相继投入工业化生产。据了解,2016年底,中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产量分别达到200万吨、650万吨、160万吨和15亿立方米。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推动了煤炭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拓展了煤炭消费空间,还将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另据报道,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等提出的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并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提出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该重点专项总体目标是:以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全面实施节能战略为目标,进一步解决和突破制约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领域的工艺、系统、装备、材料、平台的自主研发能力,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工业应用示范。重点专项按照煤炭高效发电、煤炭清洁转化、燃煤污染控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工业余能回收利用、工业流程及装备节能、数据中心及公共机构节能7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23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多位院士呼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说:“我国正在压缩煤炭比例,然而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注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还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完全‘去煤化’行不通,煤炭只要能清洁高效利用,就是清洁能源。”数据显示,煤炭占我国已探明化石能源资源储量的97%。与会院士一致认为,煤炭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而是实现煤炭在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煤炭是功臣,将来也要做很大贡献,同时必须认识到‘减煤’是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发言中说,一是要提高煤炭科学生产能力,增加效率和洁净度;二是加大散烧煤规划治理,用气、电、地热等来代替;三是保持工业燃煤尽量不再增长,提高电煤的高效利用;四是适度做一些高端煤化工。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认为,当前风能、太阳能加速发展,但主要位于西北部且属于间歇式能源,仍要以煤电作为主要调峰主体。因此迫切需要提高煤电发电效率,实现二氧化碳近零排放。据谢克昌分析,中国的能源革命需要经历结构优化期、变革期和定型期三个阶段,即2020年以前,主要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利用集中度;2020年到2030年,主要是清洁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战略;2030年到2050年,形成新型能源体系,煤炭、油气、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4:3:3。中国理应加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