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要与能源相关新闻聚焦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发展,一是据媒体7月11日报道,中国超过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二是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结束并成功关井。三是中国电科38所最新研制的波浪发电装置日前通过国家海洋局验收,该装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压转换与控制装置模块及千伏级动力逆变器关键技术,实现波浪稳定发电。四是海关7月13日公布上半年进出口贸易数据,中国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稳定增长,上半年原油进口量增长13.8%、天然气进口量增长15.9%。五是7月13日公布的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81元/吨,环比上涨1元/吨。价格指数连续第五期上行,累计上行19元/吨。
据新华社7月11日报道,BP集团在上海最新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包括水电)同比增长14.1%,增加5300万吨油当量,为有记录以来最大增幅。其中,中国超过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生产国。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比例只有4%,但增长势头非常强劲。2016年可再生能源增长量占全球能源新增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比例从2015年的6.7%上升到2016年的7.5%。
作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结构优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因子。截至2016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量和太阳能累计装机量均位居世界首位。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戴思攀说,中国正引领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2016年中国贡献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的40%,超过经合组织总增量。
BP统计年鉴同时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水电、核能增长的主要来源。2016年全球水电产量同比增长2.8%,相当于2710万吨油当量,其中,中国贡献超过40%。在核能领域,2016年全球核能产量同比增长1.3%,增加了930万吨油当量,而中国核能产量增速达到24.5%,增量为960万吨油当量,相当于全球核能生产净增长全部源自中国。
戴思攀说,三年前,全球碳排放每年增长2.5%,而近三年,碳排放几乎没有增长。这意味着我们离巴黎协定目标更近了。中国在这一变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继过去十年碳排放增长超过75%以后,中国碳排放实际上在过去两年中已经有所下降,这种趋势将是一种长期结构性的变化。中国成为最大可再生能源国令人欣慰,但中国仍应努力解决严重的弃风弃光弃水问题,保障可再生能源更快更好发展。
据媒体7月10日报道,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9日全面完成预期目标,第一口井的试开采产气和现场测试研究取得圆满成功,并实施关井作业。这标志着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首次试开采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兼试采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叶建良说,自5月10日试气点火以来,本次试采已持续60天,累计产气超过30万立方米,取得了持续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创造了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
又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其试采成功对促进中国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有重要意义。
本次试开采作业区位于珠海市东南320千米的神狐海域。3月28日第一口试开采井开钻,5月10日14时52分点火成功,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米至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开采出天然气。截至7月9日14时52分,本次试采平均日产5000立方米以上,最高产量达3.5万立方米/天,甲烷含量最高达99.5%。获取科学试验数据647万组,为后续的科学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
这次试开采成功是中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此次试采的成果表明,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领跑优势,且优势仍在扩大。”叶建良说。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李金发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力度,为产业化提供资源基础;同时加大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研究力度,为产业化提供技术准备,并依靠科技进步保护海洋生态,为产业化提供绿色开发基础,同时研究勘探开发管理规范性文件和产业政策,为产业化提供相关保障。
据媒体7月11日报道,从国家海洋局获悉,中国电科38所最新研制的波浪发电装置日前通过国家海洋局验收。该装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压转换与控制装置模块及千伏级动力逆变器关键技术,实现波浪稳定发电,且在小于0.5米浪高的波况下仍能频繁蓄能。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我国波浪发电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中国拥有绵长的海岸线,为利用好海浪这一天然能源“发动机”,中国电科38所在海南岛进行海浪发电试验,历经3年技术攻坚,项目组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装置模型,采用智能侦调综合控制技术,提升了波浪能装置的转换效率,增强了吸能效果;首创的宽幅逆变稳定技术,实现了海洋能千伏级逆变系统的高效转换。近3个月的海上试验表明,该发电装置浮体摆动正常、吸波稳定,飞轮蓄能均匀而连续,发电性能稳定。
该项目组负责人王振收介绍,他们研制的岸崖浮摆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由浮子、摆杆、压载框、液压系统、飞轮系统、逆变器、控制及监控系统等组成,其浮子既可以像船舶一样漂浮,也可以在台风来临时收拢到岸边。目前,这款波浪发电装置前期装机5千瓦,采用浮体重构模块化设计理念,后续可以扩大波浪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通过并网可以提供标准电力供给。这一技术与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为中国利用新能源开辟了新途径。
综上所述中国应当加速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推动能源革命与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