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石油已经成为我国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它是现代工业生产的“血液”。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石油产业发展滞后也会拖缓国民经济的进程。石油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更是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2017年,包括石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达到4.188亿吨,进口依存度上升至72.3%,其中原油进口量高达4.2亿吨,表观消费量达到6.07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1.6%,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自2015年开始,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和其他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我国石油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突出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主要表现在:无效低端产能过剩,而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不足;产业整体存货周转率及资产负债率较高;资源要素成本增长过快,导致石油产业综合成本过高;研发投入相对较低,创新驱动发展不足。破解新常态下石油产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创新石油产业体制机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书分上下二篇。上篇主要从理论上剖析了目前我国石油产业的结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英、美、德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及经验,提出了我国石油产业“三去、一补、一降”措施及石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保障措施建议。下篇主要以四川油气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世界能源转型的背景和中国能源转型的现状,从技术、经济、社会三个维度分析了四川能源转型的具体路径,分析了四川能源转型对在川油气企业的具体影响,提出了油气企业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