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闵豫:传奇的油田总地质师

2018-07-31 10:10:00 5e

简介:闵豫(1934~1999.02.18),高级工程师,江苏昆山人;1934年出生在江苏省一个名医世家;1951年毕业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地质处主任地质师,大庆油田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总指挥兼总地质师,大庆油田革委会副主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曾兼任中国石油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第四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容忽略,他未曾出洋留学,仅是两年速成的专科毕业生,却成为特大型油田首任总地质师,时年仅27岁;他自修成才,博闻强记,创造性地组织领导了油田开发地质工作,奠定了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的技术路线和一整套的科学管理方法。1978年升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分管全国油气田开发生产,时年才44岁。这个人的名讳如雷贯耳,享誉全球,他就是身后留下许多第一的石油界奇才——闵豫。

十年铸剑,成为我国石油地质工作的将才

1950年初的南京,尚未走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遗留的阴影,中央人民政府华东工业部创办的地质探矿专科学校开始招生,不满16周岁的闵豫前来应试。这位英姿华发的美男子,1934年出生在江苏省一个名医世家,3岁时随父母迁居上海,5岁开始入学读书,由于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他被简称南京矿专的地质专业班首批录取。

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急需矿业人才探查资源发展重工业,南京矿专的学制压缩到两年,速成毕业。1951年秋,匆匆走出校门的闵豫被分配到甘肃省玉门矿务局,投身横亘西北的祁连山下勘探石油。

一连四年的野外地质调查,家境富裕的闵豫饱尝人间疾苦,在立志报国的磨练中脱胎换骨,打下了从事石油地质工作的信念和基础。1954年末,20岁的闵豫调奉中苏合办的新疆石油公司,迈出了由勘探转向开发的第一步。在准格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中,他与援华的苏联专家一同进行了独山子泥火山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克拉玛依油藏详探、天山南麓库车一带石油地质调查等方面的工作。这段期间他自修俄语,广泛搜集石油专业图书,刻苦研读,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同步增长,成为小有名气的石油地质工作者。

1959年初,闵豫返回新疆,做好了一辈子扎根大西北勘探开发油气田的思想准备。没想到300公里外的大东北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松辽盆地的钻探石破天惊,一个特大型砂岩油气区迎着朔风劲吹的西伯利亚寒流横空出世。1960年春,石油工业部再度集中优势兵力组织松辽石油会战,点名调闵豫火速东进。跨出南京矿专校门十年的白面书生,如今已经被南征北战的风尘锻炼成了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将才。1960年深秋,他怀着踏破冰雪建设大油田的一腔壮志,出现在钻机林立的萨尔图构造中心地带。

初试锋芒,凸显专业才干和领导艺术

如火如荼的松辽石油会战划分出三个探区,首战的突破口选在三探区管辖的萨尔图构造中心,建立30平方公里的生产试验区解剖麻雀。初到战场的闵豫被分配到三探区,任地质部门负责人。

认识地层了解油藏,地质工作必须先行。松辽石油会战指挥部设立了地质指挥中心——当时称作地质室——主任由老八路出身的范元绶担任,副主任由石油科学研究院地质专家李德生、北京石油学院教授吴崇筠和闵豫三人担任。闵豫是资格最浅、学历最短、年纪最小的地质指挥员,然而在大庆油田开发初期的技术座谈会上他语出惊人,见解独到,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才干和实践第一的科学精神,成为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副部长康世恩等核心层领导尤为赏识和倚重的高级参谋。

1961年1月中旬,随着大庆油田详探和开发试验的步步深入,地质研究工作更加突出和紧迫。松辽石油会战指挥部决定整合技术力量,成立了综合性的科研机构,对外代号1号院,对内称地质指挥所。在这个专家型人才密集的部门,闵豫被任命为副指挥,主管大庆油田注水开发试验方案制定方面的研究工作。

1962年5月,大庆石油会战工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任命闵豫为会战指挥部生产办公室总地质师,同时仍兼任地质指挥所副指挥,并且是排名第一的副指挥,这一年闵豫才28岁。有人说他是个天才,其实更主要的是勤奋,在大庆油田的那些年,一起工作的人从未见他睡过午觉,别人小憩的时候他在读书学习,经常伏案工作到深夜,他审阅的地质资料和油田开发数据可以按吨计算。

威望与成就与日俱增的闵豫,1964年升任大庆石油会战副指挥。进入领导班子的核心层后,仍兼任总地质师和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首席副院长,亲自领导油田开发理论研究和提高采油率实验。在他的提议下,1965年初大庆油田建立了小井距开采试验区,闵豫自任项目组长,通过缩短注采井驱替周期的办法洞悉油田开发的大趋势,提前预知了不同含水阶段的注采规律和实际采收率。这一成果为编制大庆油田持续上产和长期稳产的开发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正当大庆油田高举向科学技术进军的旗帜,高速度、高水平大踏步推进开发的时候,突然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运动,生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中层以上干部大部分遭受批斗,领导班子陷于瘫痪,科研院所被解散。油田生产形势急转直下,出现了地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下降,含水率急剧上升的被动局面。

身为大庆油田领导班子成员之一的闵豫难逃厄运,“文化大革命”运动一开始就被“造反派”诬陷为“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钻进党内的反动学术权威”等罪名,被隔离审查和错误批判。丧失人身自由和指挥权的闵豫,眼看大庆油田“两降一升”的颓势愈演愈烈,心情极度苦闷抑郁,干着急没办法。1970年3月,大庆油田开始实行军事管制,周恩来总理批示“要保护好大庆油田,要加速解放大批的干部,特别强调大庆油田不要忘本,要恢复‘两论’起家的基本功。”然而掌权的军代表并不掌握油田开发技能,历经四年的动乱,大庆油田“两降一升”的地下形势积重难返,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下手进行治理,只好求助于靠边站的闵豫总地质师出主意想办法。

闵豫建议,首先要恢复从上到下的科研、生产管理机构,把下放劳动改造的知识分子请回来,组成工作组开展地下现状大调查,弄清楚油田生产遭受的破坏程度,找到造成“两降一升”的主导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手到病除。于是从这一年的夏天开始,大庆油田开发研究院和各采油指挥部地质大队的一些工程技术人员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从核实每一口注水井、采油井录取的资料做起,分区块摸查地下油水运动状态和压力分布。名义上是军管会在抓革命促生产,实际上是闵豫在幕后出谋划策力挽狂澜。

地下大调查治标不治本,为统一全油田扭转被动的工作步调,闵豫提议成立大庆革命委员会地质处。这个机构的工作人员遵从闵豫的思路布置工作,筹划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动方案,在连续进行多次地下大调查的基础上,抓住注水量不足导致地下亏空的主要矛盾,调整油田开发方案,督促执行规章制度,使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逐步稳定并开始上升。

身处逆境八年的闵豫忍辱负重,识大体、顾大局,不在其位,仍谋其政,台上台下均赢得了广大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干部的信赖与拥护。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超前的战略思维,他为保护大庆油田回归正确的开发轨道、加快原油产量递增速度、寻找后备石油储量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大将雄风,引导全国油田迈入科学正规化发展轨道

1973年,大庆油田结束军事管制,一批被错误揪斗的老干部陆续回到原工作岗位,发出了“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的整顿号召。从大乱转向大治,需要有雄才大略的专家型人才把握油田命运,1978年闵豫被任命为大庆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大庆油田总地质师。官复原职之际,正值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急需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达到5000万吨之后的持续稳定。

重掌大庆油田地质工作帅旗的闵豫,审时度势,走出办公室深入到每一个采油指挥部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确定了前五年立足于现有井网、立足于自喷开采、立足于充分发挥主力油层作用、立足于现有工艺技术,采出地质储量20%的实施纲领。

鉴于大庆油田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受到干扰和破坏的惨痛教训,闵豫总地质师复职之后立即重拳出击,标本兼治,亲自领导起草了一部法典式的油田开发规程,重建油田地质和开发工作程序。于是在大庆油田诞生了中国第一部油田开发管理条例,试行的结果事半功倍。

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闵豫出席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当选主席团成员并获得大会颁发的奖励。同年,奉调石油工业部,任分营全国油气生产的副部长。这一年闵豫才44岁。他刚一就任就责成石油工业部相关部门在汲取其他油田开发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参照《大庆油田开发管理条例》制定指导全国的《油田开发条例》。这部重典于1979年初颁布实行,从此结束了油气田开发无章可循的历史,引导全国各油田迈入了科学化、正规化的发展轨道。

连续担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闵豫,1978年12月在中国石油学会成立的时候当选首届副理事长。多年来,世界石油大会没有中国的席位。1979年闵豫率中国石油代表团首次参加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十届世界石油大会,为中国赢得了会员国资格。闵豫是中国石油界专家型的高层领导者,他传奇的一生大部分时光与石油工业结缘。

1984年闵豫调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改革开放拓展国际贸易,不幸积劳成疾,英年早逝,1999年2月病故于北京,享年65岁。南京矿专老同学献于灵前的挽联情真意切,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金陵同窗,戈壁同行,共泳油海数十载,佼佼树典范;

吾辈最幼,西区最先,只祈风范百世留,熠熠耀人间。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闵豫,油田,总地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