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新型能源安全观

2019-12-27 09:57:36 能源思考12月刊

9月14日,全球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的两处石油设施——布盖格炼油厂和胡赖斯油田,遭到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袭击,并引发爆炸和火灾。随之国际油价迅速攀升,创下近四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10月11日,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一艘油轮“萨比提”号在在红海遇袭,两枚“导弹”击中油轮。受此影响,国际油价再度跳涨。

近期中东地区形势的突变,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同时叙利亚战事、阿富汗形势、乌克兰东部冲突,都有可能形成新的地缘政治冲突,并给国际油价带来冲击。持续发酵的地缘政治形势引发业界对能源安全的关切。

10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并再次重申能源安全新战略。

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这艘能源巨舰,正在面临清洁转型和供应安全的双重挑战。

中国经济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能源生产总量、消费总量都到了前所未有的数量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我国国内能源资源不足,消耗过快,大量依赖进口的能源供给格局,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对外支付压力。

2018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为72%,天然气进口依存度达43%,煤炭进口依存度为7.9%。2018年中国煤及褐煤进口量为28123.2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9%。2018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54590.8万吨,同比增长5.2%。

这两方面的压力都要求中国必须进行重大的能源转型,从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供给结构,转向煤、油、气、水、核、可再生能源综合平衡的清洁能源供应格局;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国内能源供给能力,在逐渐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化石能源的物质与能量转换效率,以进口能源和新能源为补充,大幅度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以多元化的能源供给格局和智能、稳健的能源系统提升能源安全水平。简单地说,一是清洁化,二是本地化。这是中国和美国这样经济体量巨大的国家必然选择的能源安全和能源独立之路。

挑战之外,也有机遇。中国的能源独立,不能走美国式的道路。因为中国没有美国那样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包括页岩油气)。中国也不能像之前想象的那样,以丰富的煤炭资源为依托就可以无限制地把煤炭简单地烧掉来获取能源。这是生态环境所不允许的。因此,我们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能源安全新路,也为全球的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安全源于需求体量

2003年之后,中国经济几乎一直是世界能源需求的发动机。201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6.4亿吨标煤。但是2014年之后的需求走势有一个显著的波动,显示出中国经济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关系。2014~2016年,随着中国经济从中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能源需求增速下降。2017年至今,能源需求增速都在3%以上,带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逼近50亿吨标煤的水平。

与此同时,为实现环境保护和蓝天保卫战的目标,中国能源结构也在进行大幅度的调整。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持续下降,因此煤炭消费增速显著低于总能源消费增速和石油天然气消费增速,自2014年之后,除2017年之外都是负增长。

与煤炭情形不同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在最近几年都有快速增长。石油消费量在2018年达到了6.26亿吨,每年的增长率都在5%以上。天然气近三年的增长率则在10%以上。这两者的需求有一定的区别。石油进口需求的增长,实际上已经有部分变成了加工后出口成品油,或者是石油化工产品出口。2018年,中国成品油出口达到5863.5万吨,同比增长12.4%。天然气需求增长则来自能源结构的调整,是国家提出的蓝天保卫战“以气代煤”拉动的结果。

电力需求增速同样也有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2016年之后,受房地产和大规模建设的刺激,电力增长迅速。但是今年上半年,增速有所回落。

作为蓝天保卫战的一部分,电力结构也在近几年做出了较大调整,电力生产结构日益改善。火电比例从2014年的74.9%下降到2018年的73.3%,水电也有所下降,同期核电从2014年的2.3%上升到2018年的4.8%,风电从2014年的2.5%提高到2018年的4.8%。

在非化石燃料中,太阳能消费增长最快(+51%),其次是风能(+24%)、生物质和地热(+14%)。水电增长3.2%。

根据BP公司2019年发布的数据,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但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在2018年增长了4.3%,为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18年,中国连续第18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同时中国占全球能源消耗的24%,占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34%。2018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占全球天然气消费净增量的22%。2018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29%,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的45%。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国。2018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升至72%,为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最高水平。2018年,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增至43%。

近年来的能源需求增长,使环境保护的压力出现反弹。2018年以来,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比2017年出现显著下降。因此,加快能源转型,加大煤炭清洁化利用和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进口依赖带来经济压力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投入部门,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将会给整体经济带来外部冲击的风险。

首先,油价上涨导致中国外汇支出压力增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多年来一直是一个贸易盈余不断增加的经济体,外汇储备从2002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4.3万亿美元。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油价上涨对中国并不构成国际收支的压力。但是自2016年以来,中国的外贸出口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美国连续不断发起的贸易摩擦,给长期的贸易走势蒙上了阴影。同时,中国国内生产成本日益提高,也使得中国不能维持长期贸易盈余增加的走势。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对石油价格的波动保持一定的警觉。中国石油进口支出近年来一直维持在26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是仅次于芯片的大宗支出。而国际油价的波动幅度经常会在半年左右出现腰斩或者翻倍的情形。因此,油价的波动对于未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将是一个重要的变数。

近年来,天然气需求增长也同样增加了中国的对外支出压力。同时,中国与俄罗斯、中亚地区的油气管道建设与维护也需要中国投入成本。毫无疑问,中国能源进口的总成本将会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经济竞争力。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工业的能源成本已经显著高于美国。

其次,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产生冲击。

石油价格与其他商品价格不同,它是唯一一个在全球以同一货币结算的大宗商品。实际上,1972年之后,石油取代黄金成为美元的一般等价物,因为全球的石油交易——哪怕是国内的石油结算也都以美元来计价。因此,石油价格不仅仅是一个商品价格,它更是在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利益平衡的国际金融工具,并通过宏观经济机制,影响世界各经济体的通货膨胀水平。另外,由于石油价格以美元结算,就会通过美元的汇率影响到各经济体货币的汇率。可以说,世界经济体系是通过石油价格——美元汇率——本国货币联接在一起的经济全球化。

因此,我们在评价石油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时,需要在国际经济的框架下进行效应测算,不但要评价石油价格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还要评价石油价格通过汇率施加的间接影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能源模型系统”的框架下,建立了如下的分析模型。

在模型中,可以继续把制造业经济体分为两个主体:中国、其他非石油净出口国。在此框架下,建立了三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模型,即美国、中国、其他非石油净出口国,三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受四个因素的影响:国内石油生产增长率、进口石油增长率、本币汇率变动率、国际油价变动率;在三个需要进口石油的经济体之外,是石油净出口国,包括欧佩克组织国家(OPEC)、俄罗斯和独联体石油出口国、挪威,这些经济体满足前三种经济体的进口石油需求。

此模型得出最终结果显示:

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率影响因子为-0.01224,即年度国际油价每上涨1%,由此带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会是-0.012%,这个影响是综合了直接与间接影响后的综合效果,可以视为影响基本不大。这是因为中国经济不是以石油作为生产性能源的主体,因此国际油价上升对经济成本的增加有限。

石油价格波动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因子为0.199,即年度国际油价每上涨1%,由此带来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增加0.2%,国际油价上涨将会推动人民币升值。在模型中,通过两个效应实现,一是通过美元的贬值实现的间接迫使人民币升值,约为0.187%;二是通过降低中国经济增长率实现的,约为0.012%,即通过降低了人民币供应量实现的。

此外,石油价格波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较弱,年度国际油价每上涨1%,由此带来的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会是-0.0008%,但是仍然是负的,这是因为美国仍然是净进口国。未来如果实现了净出口,这一效应就会变正。对美元汇率指数变动率影响为-0.26%,即石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贬值0.26%,这与美元的购买力相关,美元贬值则购买力下降。

石油价格波动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系数为0.025,年度国际油价每上涨1%,由此带来的其他经济体经济增长率将会是0.025%,虽然较弱但是正的,这是因为其他经济体的经济总量中发达国家占了主要份额,OECD国家基本实现了石油需求峰值,油价上涨反而提高了其产品竞争力。对其他经济体汇率指数变动率影响为0.23%,即石油价格每上涨1%,其他经济体汇率升值0.26%,这与美元的贬值相对应。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里没有区分其他国家中的发达经济体与欠发达经济体,如果区分开的话,对欠发达经济体的影响应该是负面的。

大国策:

适度能源自给与供给多元化

对于中国、美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在全球能源需求总体水平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再像美国上世纪70年代那样全面依赖进口已经不太适宜了,大国经济体的一点波动将会给全球市场带来重大的影响,反过来也会影响自身的经济走势。因此,对大国经济体来说,保持一定的能源自给水平,或者说能源独立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对国内经济提供一层保护机制。

中国在1949年之后走的先是以独立自主为目标的政策,发现石油资源后又开始大量出口换取外汇。在需求增长之后不得已转向了大规模进口。这与美国政策形成了鲜明对照,美国先是大规模进口,在2000年之后实施能源独立政策,大幅度增加国内生产量,这其中也包括生物乙醇的生产。

时至今日,中国要谈能源自给,在没有显著油气资源发现的情况下,仍然必须回到煤炭路线上来。但是煤炭是比较不清洁的能源,简单地燃烧势必既造成资源浪费,也造成环境污染。同时煤矿的开采也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这种资源条件下,中国需要走出另一种能源独立或者能源安全之路。

一是坚持煤炭替代战略。

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能源资源,从分散的渠道进口多种能源产品,既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等传统化石能源的进口,也包括非常规的LPG、甲醇等能源和化工型能源产品的进口。通过分散的进口渠道,可以分散地缘政治的风险;通过分散的能源产品,可以避免中国需求的增量带来国际市场和进口价格的较大波动。同时,在分散进口渠道的同时也要规避高风险地区。

二是有序发展天然气能源。

加快天然气能源发展,实现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和以天然气电厂为依托的智能电网的建设。

对于建设较早、技术水平一般或落后,同时具备运输条件的燃煤电厂,逐步替换为燃气电厂,使用进口天然气或LNG。天然气是最清洁的化石能源,除传统天然气之外,还包括致密气、煤层气、油层气、页岩气等。中国虽然传统天然气储量一般,但是如算上各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总量也相当可观。另外,中国还可以通过管道进口中亚、俄罗斯、缅甸的天然气,以及通过LNG形式进口澳大利亚、中东地区的天然气,今后还可以进口俄罗斯、蒙古的煤层气资源以及北美地区的页岩气资源。

在未来能源结构调整中,可以优先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四川、重庆、新疆、甘肃、陕西等具备资源条件的地区发展天然气能源,通过在雾霾治理重点地区进行燃气电厂对燃煤电厂的替代,实现工业大客户、LNG专用码头与终端的同步建设与发展,并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和城市网络的建设。可以预见,随着天然气能源的发展,我国雾霾现象和酸雨现象都会快速好转。

加快天然气官网体制改革的步伐,探索铁路集装箱运输等多种LNG运输形式和联运,为天然气的发展提供条件。

三是加强工业节能与建筑节能。

以能源与化工共轨方式实现产业融合,从工业化的源头创造能源,提高能源效率,这是工业节能的最佳路径。有机化工过程大多是放热过程,单一地生产能源就会造成物质效率的降低,单一地生产化工产品就会造成能量的浪费。因此,二者共轨生产将大大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物质效率和能源效率。

建筑节能是发展电能替代的基础。近两年来,中国在大力推动电能替代。电能替代是减少散烧煤炭的有效办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国的大部分建筑节能效率很低,建筑保温和散热很快。因此,下一步,应同时注意多措并举提升热效率,从而提升电能替代清洁取暖的经济性,避免增加居民尤其是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的负担。

四是发展清洁液体燃料。

以清洁液体燃料替代散烧煤炭。对于工业锅炉、船用锅炉、家庭取暖和灶具,发展清洁液体燃料是既经济、又安全的选择。它比气体燃料安全,也比固体燃料环保,同时基础设施投入较少,经济性较高。目前符合清洁液体燃料要求的是甲醇燃料,它比早期的液化石油气要更清洁。

总之,中国的能源独立,也将为世界能源行业提供新的样板,并节约出大量的能源资源,改善其他国家的能源安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共同体建设做出贡献。

 

(刘强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秘书长;王恰、董婉璐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