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这个老百姓平常并不太关心的词,只有在出现短缺时才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最近,多地传出了电力短缺的新闻,原本拉闸限电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听到了,但是从去年底开始国内部分地区陆续爆出有序用电的通知,让电荒问题重回人们的视野。
今年刚刚进入五月广东、云南、广西等省份已经出现电力短缺,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来临,局部地区的缺电现象还将持续。目前,广东省的缺电问题最为严重,由于出现较大供电负荷缺口,广东多地工业区轮流停工停产,启动错峰用电。
今年广东、云南等地区出现的缺电现象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而且这种现象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存在。
首先,今年广东、云南等省份出现的缺电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南方各省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因为旱情,广东省、云南省、贵州省内水力发电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广东作为用电大省很大一部分电力来自于云南水电,但一季度以来,云南的旱情愈发严重,导致云南水力发电量出现不足,影响了西电东送的支援电量。
目前,随着降水集中期的到来,广东的旱情已得到缓解。但降水集中期比以往日期晚到了20天,且预计今年降水总体强度弱于常年,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其次,我国今年在经历疫情之后经济复苏强劲和用电量高速增长也是导致南方各省出现缺电的原因。今年一季度,南方电网累计用电量达2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8%,最高电力负荷达1.98亿千瓦,同比增长27.9%。
据央视对南方五省的相关报道,截至5月29日,南方电网今年累计统调发受电量已经达到了50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68%,统调最高负荷达1.986亿千瓦。而在5月21日,南网全网最高负荷需求超过2亿千瓦,广东超过1.3亿千瓦,均创下历史新高。
最后,我国近几年新能源发展装机比例不断上升,而可再生能源本身带来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对电网运行是一个挑战,由于国内需求侧缺乏高弹性的响应能力,而且由于储能环节的长期缺失,进一步弱化了电网的平衡能力。因此,虽然国内电源装机总量过剩,但结构性问题也在逐渐显现,而随着用电需求激增和干旱等气候问题叠加,南方五省的电力结构问题被进一步放大,这尤其表现为在冬季、夏季用电高峰时的尖峰出力不足。
为了应对电力短缺,短期内南方五省提出了许多应对措施。其中,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5月10日批复了《2021年广州市有序用电方案》,发布了有序用电、工业错峰用电等措施,有效期为一年。该方案优先对产能过剩的行业项目、违规建设项目、能耗和环保不达标企业以及落后产能企业进行拉闸限电,尽量保障高效益、低能耗的重点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用电。据了解,从5月中旬开始,当地已经有部分高耗能企业因用电限制,已处于停产减产状态。
另外,南方电网正在通过多条跨省电力通道灵活调剂省间余缺,确保电力稳定供应。南方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还采用了市场化手段引导用户主动节约用电,参与系统削峰。在电力电量短缺的地区,及时发布有序用电预警,提前通知并配合客户合理安排生产,科学避峰。而保障南方电网供电区域内的居民用电、公共事业用电不受有序用电的影响。
长期来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因此,新能源占比提升带来的结构性问题需要做好统筹规划,最终系统性的得到解决。
目前,应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带来的问题,最迫切的是要提高储能设施建设,另外,提升用户侧需求响应和增加燃气发电等灵活性调峰电源也不可或缺。就三者的地位而言,新能源搭配储能和增加新能源分布式利用是新型电力系统能够行稳致远的关键,而提升需求侧响应和搭配燃气发电则是解决局部地区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补充。
总的来说,从去年开始出现的局部缺电现象受气候影响较大,而需求侧响应能力的提升、储能行业的发展在我国尚属初期阶段,因此,局部地区的缺电问题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还将持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