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电发展过快过多了吗不少人认为我国的核电发展过快过多,这个问题需要说清楚。即使我国按时完成目前的核电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在电力结构中可能也不会超过6%。
相对于日本的24.6%,美国的20.3%和法国的75.7%,我国的核电比例仍将很小。但是,应该承认,目前全球核电的增量基本上在我国。
与目前全球核电的发展速度相比,未来10余年我国核电发展的速度将比较快。至2020年,全球核电消费总增长7000亿千瓦时,其中我国增长约占全球同期增长量的55.3%,我国核电发电量占全球的比例将从2007年2.3%上升到2020年的1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世界核电发展的黄金年代,美国、法国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从能源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纷纷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鼓励本国核电事业的发展。美国核电装机从1980年的5180万千瓦到1990年的9962万千瓦,用了10年,年均新增478万千瓦。法国核电装机从1980年的1439万千瓦到1990年的5253万千瓦,10年年均增长381万千瓦。
按照目前我国核电发展规划,今后10年里每年平均需新增约500万千瓦,发展速度接近1980年代的美国。从技术水平、设备制造能力及工程建设条件看,现在的核电建造条件都要好于从前,因此我国核电发展速度不是特别快。
应该说,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起来的我国核电工业,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跨越的发展之路。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各方建设热情高涨的背景下,如何保证中国的核电建设稳妥、有序,而非“大跃进”式的急速扩张。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立即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检、立即停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核电站、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等。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政府对发展核电采取了审慎的态度。
为什么要选择发展核电应当说,现阶段核电的选择主要来自于低碳发展的需要,以及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价格的走高。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家加快发展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以期对化石能源进行有效替代,更有一些能源资源缺乏的国家将其提高到保障能源安全的高度。上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污染问题加剧,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使人类开始深入讨论各种能源的环境代价问题。与化石能源相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价格不断上升也使清洁能源的经济性相对提升。而随着技术的提升,风电、核电可以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我国发展核电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从规模方面,水电是一个有力的竞争。但是,我国剩余水电资源开发潜力十分有限,而且,水电机组造价近年来有一路上升的趋势,主要推动因素是工程建设难度在日渐加大。风电和太阳能成本高、规模小,只能作为补充能源。目前,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除水力以外的其它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量的比例都很少,而且代价高昂。因此,从技术成熟度和开发成本看,各类清洁能源中,核能是比较能以可承受的经济成本来提供大量清洁电力的方案。
目前引发人们对核能心理恐慌的因素,基本上包括地质灾害导致的核设施破坏与核泄漏、恐怖袭击、低效的管理水平、技术保障能力、核废物的处理以及核辐射等等,其中仍有不可控因素,因此,无论日本的核电危机如何收场,都将给全球核电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核电之争仍将长期持续下去,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球核电政策及能源电力政策的调整和实施。
日本核事故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事实上,核电的风险我们早就知道,二战中日本曾经受到核打击,应该更为清楚,但他们还是选择核电,说明核电有其优势。正常情况下,核能发电更加清洁环保。目前为止,除了核事故外,核电尚未发现可观察到的环境影响。
核泄漏的概率很小,但一旦泄漏,损失极大,日本的核事故就是明证。可以说,核电利用是一个在经济增长、清洁发展和风险之间的平衡选择。日本核泄漏事故带给我们的经验与教训有:首先,从技术上说,日本受影响核电站采用的是二代核电技术,最大问题就在于遇到紧急情况停堆后,须启用备用电源带动冷却水循环散热。我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将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其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恢复核电站的安全状态。
因此,技术上专家们认为,日本核事故对我国核电发展不会有太大影响。
其次,日本的经验说明,核电除了设计、建设、运行安全,还需要考虑如果在“万一”的情况下,如何把损失最小化。从国家到核电企业各层面都需要做好安全预案。快速应急反应对有效处理核安全事故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汲取日本的教训,提高核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是加强对公众核能安全知识的普及。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民众核恐慌主要是因为一些非政府组织对核能利用负面效应的宣传,如绿色环保组织等的游说。而我国不同,对核电的恐慌可能会来自于信息的不透明。因此,政府应积极主动公开相应的信息,加强对公众核能安全知识的普及。日本的核泄漏对我国核电发展的影响,取决于日本核泄漏将以何种方式收场,以及全球核电发展的大环境。
无论如何,日本的核泄漏即使不影响我国的核电战略,由于国家对安全问题更加慎重,也可能减缓核电发展的时间表。
【资料链接】
几个国家的核电发展计划
据2010年底有关统计,全球有60多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包括30个无核国家,也包括阿联酋等富油国。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预测称,全球的核能发电量在今后20年将会提高一倍。
美国在停滞近30年后重启核电大门。奥巴马在2011年政府财政预算报告中,将用于建造核电站的政府贷款数额提高到540亿美元,近期为全美近30年来第一个核电站项目(A P1000技术)提供83亿美元的贷款担保。近三年,美国核管会迎来第三代核电许可证申请高潮, 美国已有约2 0 家公司申请建设核电站, 总数达2 6 台, 其中14台A P1000,已有6台签订了E P C总承包合同。同时,向中国输出A P1000技术,建设全球首个A P1000机组。美国计划并正在开发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核电市场。
法国计划在2015年到2020年间,建造40台新一代(E P R)核电机组,以代替目前的核电厂,并明确宣布不再建设二代核电站。
法国正在芬兰建设全球第一个EPR核电站,但项目不断拖延,向中国(台山)出口两台E P R机组,正在建设。法国也在积极开发国际市场。
在阿联酋项目受挫后,萨科齐任命前法国电力公司董事长研究整合法国核电产业,拟重整法国电力公司和阿海珐公司核电业务,强化国际竞争力。法国阿海珐和日本三菱公司为追赶美国西屋公司,联合开发输出功率为110万千瓦的中型压水堆。
俄罗斯计划到2020年建成28座大型核电机组,让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由目前的16%提高到23%。
俄罗斯、乌克兰拟将两国的核能资产整合到一个集团。俄罗斯原子能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刚刚退出与法国阿海珐公司的合作)成立核能合资公司,重点发展俄罗斯压水堆(VVER)技术。
韩国计划到2 0 2 0 年, 核电装机将再增加1 0 0 0万千瓦,2035年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将达60%以上。韩国通过引进技术、促进本地化、技术自主化、先进反应堆开发四个阶段,成功实施了核电出口战略。韩国实行全产业链的模式。2009年12月27日,韩国击败法国、日本、美国等核电国家,成功中标阿联酋核电项目,合同金额近500亿美元。韩国与约旦签署为其建设首座核研究堆的协议,并与土耳其签署了建设核电站的初步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