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双反的本质是抢夺未来世界发展先机,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地位。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任何领域的摩擦和纷争无不是对资源的抢占与掠夺……正是掠夺资源过程中的征服与被征服一次又一次的重构着世界格局和秩序。世界贸易组织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重构世界秩序的重要规则之一。
工业革命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空前高涨。近几年,美洲大陆页岩气、油砂、深水盐下石油的发现和采掘,使美国逐渐摆脱对中东的依赖,正在实现四十年前尼克松提出的“能源独立”理想。然而,由于人类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传统能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可再生能源不可避免的成为未来的替代能源。“替代能源革命”呼之欲出。
在一战之后,美国控制了信息技术的主动权,籍此掌握世界领导权将近100年;在未来世界,谁控制了替代能源的主动权,谁就将掌握了世界领导权。2008年世界性金融海啸之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氛围和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推动了光伏产业的迅速崛起,与此同时,欧元由于债务过重出现危机,美国的货币战争停滞不前。欧美国家对华双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美国在遏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同时,加大力度对其国内光伏科技的扶持。“双反”就是美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能源独立”战略。美国的“能源独立”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是摆脱能源对进口的依赖,另一方面是控制世界能源供应线,即自主独立和霸权独立。
近年来,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崛起,庞大的产量和低廉的价格造成了美国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进口依赖。同时,中国光伏产业链的逐步延伸及其在技术上的突破,也在挑战着美国光伏装备技术的垄断地位。眼看着替代能源的发展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美国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
于是,美国连续做了三件事:一,针对中国新能源政策进行“301调查”,最终因为“补贴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二,美国对中国产晶硅光伏电池产品展开“双反”调查;三,几乎就在对中国光伏产业实施连续打击的同时,美国能源部斥资1.45亿美元扶持六大类69个项目的太阳能技术革新。
其实把所有的问题联系起来就很容易理解。美国在遏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同时,加大力度对其国内光伏科技的扶持,无非就是在传统能源领域“能源独立”的老调重弹,将其成功移植到可再生能源领域。即摧毁他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使本国产业占据世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主动权。世界光伏市场的中心早就悄然转移,不管欧美“双反”不“双反”,中国光伏企业都必须抓住新的市场机会,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太阳能市场。
2010年,全球太阳能市场安装量达到了空前的释放,比上一年增长了139%,达到18.2GW,其中欧洲市场占82%。2011年全球安装量再增24个百分点,达到24GW,而欧洲市场所占的比例则骤降为68%。自2011年,欧洲各国纷纷削减补贴,欧洲市场的增速明显减缓。到2012年,欧洲各国再下狠心继续削减补贴,欧洲市场预计将会出现负增长。德国和意大利的补贴政策调整使整个行业蒙上了一层绝望的气息。
与此同时,东亚、东南亚、澳洲等区域的新兴太阳能市场正在相继崛起。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太阳能产业早该转变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太阳能市场以消解国内的产能。只要仔细研究2012年欧洲各国太阳能政策的调整和东半球太阳能市场的崛起就可以看出,即使没有欧盟双反,所谓70%的欧洲市场份额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因此,不管欧美“双反”不“双反”,中国光伏企业在欧洲的市场都面临着日渐沦陷的趋势,都必须抓住新的市场机会,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太阳能市场。这是当前形势下中国光伏产业最重要的出路之一。
另外,光伏发电在中国已经接近平价,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许多国家已经实现平价上网,而且转换效率还在继续提高、发电成本还在继续降低。这就是大势。在此大势之下,国际新兴太阳能市场必将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势头。欧美对华“双反”也就是因为他们嗅到了未来市场的味道,而要打击中国光伏产业、打击中国决策者、投资者和光伏界人士的信心,以求在全球新市场爆发前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夺取世界光伏产业的定价权。
中国光伏产业界决不可被他们的气势压住,一定要在市场爆发的前夕积极抢占国际新兴市场的份额,先发制人。这需要战略眼光,还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捷足先登的勇气。
面对欧美的包抄,有人认为中国光伏产业这几年发展中最大的劣势就是对出口的依赖,提出要大力开发国内市场,以国内市场的放量增长来消解产能,促进中国光伏产业的繁荣。这是一种极为懦弱的观点,犹如缩头乌龟,遭遇外界冲撞就要把头缩回来。当然,这种说法也说对了一半,国内市场的确是要开启的,必须开启,但无关欧美双反,也不应该是基于消解产能的目的,但是国内市场必须要开启,这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至于这些人认为“中国光伏产业这几年发展中最大的劣势就是对出口的依赖”这种说法,显得十分短视和无知。对出口的依赖没有错,也永远不会错。抨击中国政府对国内市场的压制和不作为是正确的,但是抨击中国光伏产业过大的出口量就大错特错了。世界性大国无不是对国外市场的扩张中崛起的。重视出口,加大出口量永远是一个产业快速兴起和扩张的最好选择。
国内有更多的声音在持续不断的指责中国政府的规划不到位和中国企业的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是造成今天光伏产业颓势的主因,对此笔者也不认同。2010年国际市场那么大的需求量,增幅达到139%,白花花的银子有得赚,如何才能不扩张产能?这种扩张完全是无形的手在指挥,无可指责。2011年欧洲主要市场国家开始伸出有形之手削减补贴,产业刚刚蓄积起来的发展势能骤然受挫,产能如何不过剩?这很正常!不要闭着眼睛指责中国企业家的盲目。
中国光伏产业当前很糟糕,但是由于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牵动各国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识开始觉醒,新市场的爆发期即将到来,所以中国光伏产业的前途很光明。我们一定要用尽一切办法抓住时机,在新市场爆发前做好重新划分世界光伏市场版图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