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能源 奠定中华之崛起

———200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09-03-01 15:26:00 中国能源网

中国经济已在2007年就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据初步核算,中国2008年GDP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如果汇率按100美元:683元人民币计算,2008年中国GDP应为4.489万亿美元。

比上一年度增加了约1万亿美元。中国已经进入了年GDP增长一万亿美元规模的时代,此时,世界只有两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发展力量。估计2009年日本GDP约为5万亿美元。这样,2009年比2008年,中国的GDP只要再增加7千亿美元,就会超过日本了,而中国要达到这个数字,不会有什么困难。由此看来,2009年中国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2007年9月,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说,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日本。现在看来,2020年,中国GDP不但会超过日本,还会超过美国。据报道,2007年,美国的GDP为13.9800万亿美元。3年前就有人预测,2009年中国的GDP将超过日本,2020年前中国GDP将会超过美国。前一个预言今年完全有可能实现,后一个预言也十分有希望实现。我们认为,2020年前中国GDP必将超过美国。

一个中华崛起的时代来临了——对于我国来说,GDP如此高速增长,对资源尤其是能源的需求必须同步配合,要求能源的供应必须高速增长。但是,大量增加能源的同时,还不能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节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增加新能源供应与发展是更加重要的一个方面。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将目光投向煤炭清洁利用与核电。在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中,核能与洁净化煤电将占主导地位,成为中华崛起的能源双翼。

胡锦涛主席指出,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展望未来,再用40年的时间,中国人民将建成世界最高水平的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社会五大文明,世界最现代化的经济技术水平、最高顶峰的科学教育医疗发展模式,最伟大的社会与制度体系,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具感召力的文化、最有吸引力的价值观体系等等。

这一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能源在未来40年稳健的发展。在这一历史性进程中,我国必须在今后11年内就建成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和供应体系。

因此,我们认为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国家综合能源基础建设中长期规划》,以构建一体化整体最优的综合能源系统为目标,遵循能源系统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地理特征,对各种能源方式按照其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突出各种能源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到2020年-2050年的发展目标、网络总体规模与构成、综合能源大通道和综合能源枢纽布局方案,以及能源系统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促进各种能源方式从局部最优上升到整体最优,进而提高我国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

发展洁净煤电与核电的必要性是由我国一次能源供应能力极其有限的国情决定的。我国能源需求的特征是:总量巨大、人均水平很低和增长率高。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驱动,中国未来能源需求预计将继续显著增长。2020年能源需求极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40亿吨标准煤。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虽然提高了1倍多,达到2吨多标准煤,但仍低于届时的世界均值。

我国虽然幅员广大,但从人均的意义上讲,能源资源非常有限。我国人均化石燃料资源仅为世界均值的56%。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均值的8%。可预见到的未来,煤炭仍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但煤炭可持续供应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我国煤炭资源虽然总量很大, 但经济可采量少、环保型资源少、可供开发的资源少。要解决煤炭可持续供应的问题,急需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强矿区环境保护,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抑制矿难频发的势头。

水电是替代化石能源的首选,需要加速开发。

我国经济可开发的水电装机总量为3.7亿千瓦(近期的调查结果)。但是,即使这些水电资源全部开发完毕(相当于20座三峡电站),仅可满足 2020年用电量需求的28% 。何况,这些水电资源是否允许全部开发,还取决于长远生态影响的评估和科学论证的结果。

在世界范围内,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在20-30年内还不能成为能源供应的主力。我国也不会例外。

必须指出,一次能源短缺是我国国情决定的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单靠常规能源发电设备的扩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近年来由于电源的急速扩张,一些燃煤发电和燃气发电厂已面临“断粮”的严重问题。填补一次能源缺口非核电莫属。至于温室效应气体减排,核电无疑也将发挥骨干作用。因此,规模发展核电是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供应的不可替代的战略选择。

中国水电的可开发量为3万亿千瓦左右,至2030年开发将接近尾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应大力发展,但由于其对气候依赖性强,所以难以成为我国主力能源。唯有绿色煤电、核电才能成为主力能源。绿色煤电与核电的的比例将来要大致相等,煤电必须以多联产(电、气、液)为主。

核电是高效、经济、清洁、干净、安全的能源。从安全洁净、性价比等因素出发,核能将成未来我国能源的主体组成部分。据分析,核电的投资约为煤电的1.5倍,但其年利用小时也约为煤电的1.5倍,且寿命长达40-60年,同比造价不高,发电成本也有竞争优势,但关键是要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化。

应在2020年前煤电多联产开始推广,核电容量比例达10%以上,替代燃料、氢能和电动车总和要满足15-20%交通能源,进口油控制在需求总量的50%以下;2020-2040年,多联产和核电进入成熟期,所占能源比例进一步提高;2040-2060年,直接燃煤发电逐步淘汰,多联产和新能源继续发展;早期核电退役,第三代、第四代核电出现,交通能源减少进口依赖。

所以,今后要做的事,就是清洁煤电、核电的非常规高速发展。要尽量多建核电站,以满足经济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高速需求。今后,中国的核电应和法国一样,成为中国的电力供应的主角,其他能源将退居为配角。现在必须预先做好准备,以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重大挑战。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