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12月9日说,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实施后油价会下降。而“成品油价税费改革”要等到2009年1月1日方能实行,中国经济似乎还要在高油价下煎熬21个日日夜夜。
12月8日,手机新闻晚报上新华社在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中,破天荒地使用了“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终于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了。自7月下旬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经济由于出口受阻,内需不振,经济高速增长的态势急转直下。
10月份全国发电量比上年同期降低4%,增速同比回落17.9%,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逆转。据国家电网统计,11月份全国用电量同比下降达5.8%,情况越发严峻。电力需求是经济的晴雨表,能够最准确地反应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国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潘尔生最近在“中国电力走势高级研讨会”上表示,根据他们对多年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电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系数为0.993,也就是说电力需求增加10%,GDP实际增加9.93%。由此,我们开始理解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的含义。
12月9日,手机新闻早报中刊登了一幅照片,两个农村的孩子守望着一堆大白菜,报道说,河南大白菜3分钱一斤没人要。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何在?
若不是运费过高何以让农民白干一年。目前油价是2008年5月调整的,当时国际油价为120美元/桶左右。到7月11日,国际油价曾一度冲至147美元,但月底回落至124美元。此后,国际油价一路暴泻,8月底115美元,9月底96美元,10月底64美元,11月底仅剩54美元。12月8日,油价终于跌至40.81美元。此时,美国新泽西95号汽油含有30%燃油税的零售价为1.649美元/加仑,折合人民币3元/公升。
在狂跌的油价面前,价格主管部门却一直将两大石油公司当作受了大委屈的孩子,寻找各种借口护盘成品油价。今天的40.81美元若考虑美元贬值因素,人民币价格仅相当于2002年底的31.5美元一桶,而同期国内93号油价为3.2元/公升,比今天的油价低3元。即便考虑石油采购、运输和加工的滞后效应,按今年10月底的64美元计算,人民币对应价格为2004年9月的50美元/桶。那时两大公司处于收益最好的一段时光,当时国内油价3.66元/公升,与现在价差2.54元,如果减去每公升1元的燃油税,仍有巨大的降价空间,至少可以再降1元。
在这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的争论中,各部门和各位专家都在强调提高油价对节能减排的意义,强调改革的“价值取向”要体现石油资源的稀缺性,强调高油价的欧洲“天有多么蓝,空气多么清新”,却没有考虑那些国家人均GDP已将超过3万美元,没有考虑一个GDP两千多美元的国家能够承载多高的油价,把眼睛只盯在小汽车上,却忽略了高油价对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影响。石油是经济的血液,油价政策将直接影响经济成败。中国有13亿人口,而且贫富悬殊,大量农村人口需要解决基本就业问题,中国面对这一严酷现实是全世界前所未有的。
按2002年可比价格计算,巴西的人均GDP早在1975年就是突破3000美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四小龙”处于同等水平。巴西采取了高油价和燃油税政策,使制造业和商业都难以发展,经过30年的波动与震荡,2007年人均GDP达到6842美元,但若考虑美元贬值因素,似乎还在原地踏步。印度在2008年6月在高油价压力和西方国家的威逼下,不得不放弃油价补贴,采取与国际油价接轨,但随后印度的经济随即陷入混乱,国内社会矛盾爆发,至今难以平静。
目前,国内的很多社会经济矛盾也与目前的高油价政策存在因果关系。各城市出租汽车和长途公共汽车司机不断“罢运”,归根到底与油价过高有关;沿海不少企业也是因为燃油价格过高导致原料、产品运转成本过高而失去国际竞争力,不得不破产倒闭;一向经营业绩状况良好的海南航空公司最近也陷入严重亏损,总经理陈峰表示:“现在国际航油价格已降到4000元/吨,而国内每吨8000元,使航空公司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全国电力企业陷入全面亏损,5000大卡电煤在内蒙坑口每吨240元,到浙江电厂要700元,中间全是运输成本;由于粮食转运成本过高,使东北种粮农民收益大打折扣,种粮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
时至今日,有关部门依然坚持不降油价,整个中国社会仍未意识到高油价已严重伤害了国家竞争力,是经济下滑的重要原因。今天的中国不仅要面对印度、越南、孟加拉咄咄逼人的竞争,还要面对奥巴马恢复美国制造业的雄心壮志。难道我们真要“舍己救人”,“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