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关注改革热点

2013-03-31 10:41:00
本期能源思考出版,正值12届人大政协两会闭幕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水落石出,此次两会上,最引人瞩目的话题无疑是换届、大部制改革与“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改革呼唤。此外环境安全,特别是治理PM2.5、灰霾、大城市病、粮食安全、海洋权益、九龙治水等等也成为代表热门、高频率话题。
 
本期首先推荐吴敬琏论改革文章,文章题目是呼唤包容性市场经济,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粗放浪费、长期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痼疾,指出了改革的方向,解释了包容性包括包容性经济和政治制度,急需改变目前“半市场、半计划”,当前暗规则、潜规则盛行的过渡性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变革,导致寻租、腐败丛生,对此提出政治上法治、民主、宪政,减少政府干预经济,这些建议值得能源界深思。这也与专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收费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相呼应,也为治理中国经济中交易、物流成本过高,导致中国就业机会流失提供了理论参考。
 
大部门制改革引人瞩目,本期编辑部撰文回顾了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部分历史与对改革展望,提出了中国应面对能源安全、环境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直至文化安全挑战,希望能对有志于中国能源发展、改革与能源安全的业内人提供有益的参考。
 
针对中国严峻的环境安全挑战,特别是今年元月份灰霾长时间污染了27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华环保联合会曾秘书长文章,对环境保护和控制污染有独到见解,谈细颗粒物治理与中国大环境保护的新理念,认为,这是中国多年来只重视经济发展迅猛而忽视环保,特别是片面提出预防为主的后果之一,曾秘书长提出了治理为主的观念,值得读者深思。
 
近日日本试探开采海底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或甲烷水合物),引起全球能源界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将是日本人的“美国页岩气革命”,但目前每百万英热单位高达50美元的成本难以与其他油气与化石燃料在市场上竞争,但全球巨大的蕴藏量、甲烷气体燃烧比其它化石燃料洁净的优点,无疑将吸引投资者关注。特别中国海域和青藏高原冻土地带早在多年前就发现蕴藏有丰富的可燃冰,且专家认为,在冻土地带开采可燃冰成本远低于深海底开采可燃冰,中国理应关注可燃性冰开发,应追踪国际技术前沿、作好技术储备,准备在适当时机及时开采利用这一新型气体能源。
 
中国治理环境污染,与节约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和调整能源结构息息相关,而电力改革是关键,因为目前电力是重要的二次能源,电力是唯一能够大规模利用低质能源低质煤、高质量高密度能源如核电、或各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并可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焦炭等化石能源燃料的二次能源,在终端消费中也有其他能源无可比拟的便利、环保优势。同时用电量精确可统计,并可推算出污染量与碳排放量。同时电力改革可以为相似的铁路、油气管道、公路等等自然垄断的行业改革提供借鉴。我们期盼中国能源电力改革能早日实现,让中国人能够生存环境发展环境能够更好。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