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须尽快启动 石油货币战略

2007-12-31 09:12:0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李兆清  
这是一个厉兵秣马、排局布阵的世界!
 
这是一个夺取话语权和定价权的时代!
 
但是,人们经常困惑于为什么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缺少定价权?中国在无论粮食、石油、矿石、药品、客机、软件......等各个方面几乎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也完全掌握着中国市场的流向渠道,但是还为何别人说涨就涨,说多少中国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掏腰包呢?
 
特别是一旦提到国际石油价格,我们脑海里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每桶多少美元的概念。这种惯性思维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前国际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百分之百是美元。国际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到底能够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简单两点:第一,国际石油交易以美元计价,这就意味着美国可以通过美元汇率来控制世界石油市场。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除了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之外,还有美元汇率。在供求不变的前提下,美元贬值可以直接推高石油价格,反之亦然。美国可以通过国内的货币政策来影响甚至操纵油价,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例如,近年来解密的资料显示,美国在1980年代里大力压低国际油价,这至少是导致前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原油出口是前苏联赚取外汇收入的主要途径(针对缺油的中国则是实行高油价政策)。
 
第二,石油美元体制维护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事实上,早在1970年代之前,美元并不是国际石油交易的唯一计价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8月15日崩溃之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达成了一系列秘密协议。在这项所谓“不可动摇的协议”中,沙特同意继续将美元作为出口石油唯一的定价货币,以换取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和军事支持。而由于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因此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接受了这一协议。美元与石油“挂钩”成为世界的共识,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把美元作为储备。美元与石油挂钩,和美元与黄金挂钩不同,后者是实现美元价值的稳定,而前者是通过在所有石油交易时使用美元来维护美元作为计价尺度和交易媒介的作用。“美元石油本位”替代“美元黄金本位”,延续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
 
实际上这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的世界出现的最重要变化之一。一个国家金融稳定的最重要基础在于货币,而货币稳定的关键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却是黄金。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可以认为从那个时候开始,货币的基础变为了资源,正如此前的分析,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石油资源。
 
自从黄金美元变成石油美元,美元的价值表达方式就与石油紧密连结在一起了。操纵石油的价格就是调整美元的价格。可以说,石油美元确立了美国的美元霸权,美元霸权使美国金融霸权成为可能,从而又进一步使美国的例外主义和单边主义成为可能。因此,对整个美国而言,真正的霸权主义其实是货币话语权,尤其在“虚拟资本”时代,美国更需要货币霸权特别是石油货币霸权。
 
国家实力如果与石油资源挂上了钩,国家安全、金融稳定也就与石油控制力挂上了钩。一旦缺乏石油控制就等于丧失了国家实力基础,即使是节衣缩食也得不到金融稳定。
 
当美国总统尼克松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关闭美国的黄金窗口,不再维持35美元兑一盎司黄金的价格时,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就随之终结。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了,各国货币兑美元的价格不断浮动,但美元的强势地位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正是石油战略、石油货币和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安排继续维持着美元的超强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拔起了美元的稳定之锚。此后美元急速贬值,美元在全球投资者中的信心也一度濒于崩溃。为了重建世界对美元的信心,放弃金本位开始实施法币制的美国必须找到一种能够有效影响价格的实物产品。1973年底,石油危机爆发。美国看到了这一商品对于价格的重要影响力,于是坚定了控制石油价格的决心。实际上,美国从二战时期开始,一直有意识地加强介入中东地区取代当时英国的力量。在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美国加强了与沙特的关系,作为交换条件,石油交易以美元结算,沙特必须用赚来的石油美元购买美国国库券确保美国的石油供应。自此之后,脱离了金本位庇护之下的风雨飘摇中的美元,终于找到了石油这个避难所。
 
虽然美元与黄金脱钩,但与石油挂钩的美元其世界货币的地位并未发生改变,任何想进口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把美元作为储备。美元也是中国货币篮子里最多的币种,因为我们太需要石油了。正是因为这样的结算体系,造就了美元和石油的反向趋势。
 
那么,今天美元的弱势和油价凸高是否给予了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契机与动力?日本已在以日元与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结算,伊朗则大力推行以欧元结算,俄罗斯也采取以卢布进行结算。甚至沙特也因没有跟随美元降息而传出将抛售美元的风声。美元未来世界货币的地位是否将改变?在这一进程中人民币如何应势而出?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和预案必须现在就应启动。
 
正是基于同样的认识,目前全球出现了问鼎石油货币的战略新趋向——伊朗宣称将采用石油欧元作为定价机制,并在2006年3月20日成立了自己的石油交易所,形成了以欧元为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单位的运作原则。预计今年伊朗85%的石油交易将用非美元结算。今年10月,日本已经开始与伊朗用日元结算石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正在加紧打造“石油卢布”。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006年的年度国情咨文中就郑重提出使卢布成为国际结算通用货币的“卢布振兴计划”。俄罗斯打算首先推动独联体各国之间的石油天然气贸易以卢布结算,接下来把卢布结算扩展到与亚洲和欧洲的石油贸易。再下来就要争取伊朗、阿尔及利亚与委内瑞拉,以及墨西哥等产油国,组成以卢布作为结算货币的石油联盟。届时一个以石油卢布为基础的“新欧佩克”
 
将会形成。
 
显然,由于美元的持续下跌,石油美元体制的动摇,国际油市将迎来一个多元货币格局时代。在这种世界多元货币格局的形势下,人民币当然不可能只作一个旁观者,而是要挤进世界货币俱乐部。
 
中国没有足够的石油储藏,也没有自己的石油货币战略,但是,高速发展的经济规模却要求中国必须将明年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效地转化成可以打“石油货币牌”的战略优势。首先,目前中国不可能要求与石油输出国以人民币结算,因为中国还需要一步步地扩大在石油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份额,这样中国可以先要求进口中国货的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等尽可能以人民币结算,然后再逐步主导与中亚-里海地区国家的石油贸易,最后放之四海。这就象一个“能源长征”,在中亚-里海-西亚-海湾-中东这样的战略链条上建立“新丝绸之路”。
 
如果不打通中国西部到中亚、再通往中东的战略管道,否则,中国将会异常被动。中亚地区是中国通向海湾的门户,一旦洞开,整个中国能源战略就会有一个实质性的大改观。新丝绸之路的合作不仅仅是一个道路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经贸关系问题,它与中国整个国家利益紧密相连。
 
实际上,中国缺少定价权的关键所在就是没有集能源、外交、金融、战略之大成的石油货币!
 
我们可以这样大胆地宣称,中国石油货币战略将主导21世纪国家安全与能源安全的金钥匙!中国将在2020年前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需求国和采购国——中国必须拥有自己的石油货币!这不仅仅是石油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货币或者金融问题,这是将关乎未来中国百年国运的问题。重要的是中国应该考虑如何在即将到来的石油货币战中赢得战略主动权,最终实现在一个国际“后美元体系”中的货币领袖地位。
 
建立中国石油货币战略,问鼎世界全新经济体系,必须采取强力有效的能源政策、金融改革、货币改革、战略安排、制度设计、路径措施和系统化的组织,建立起一个合理、有序的高效体系,才能实现国家最高利益。我们希望在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之后,能够在欧亚大陆的地缘中心区域——中亚-里海地区建立集“大外交、大能源、大货币、大战略”多位一体的中国国家利益体系,尽快进行“区域储备、石油货币、总体外交、民族融合、宗教包容、文化覆盖、经济一体”的实操路径。从而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一些具体的阶段性的成果。在成为石油货币之后,人民币(未来将是“中元”)必将成为世界储备货币!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