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特高压技术的执着推动者——刘振亚

2013-09-25 12:32:50 中国能源网
2010年7月8日,从四川到上海、全长1907公里、额定输送功率达700万千瓦级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加之2009年1月6日建成投运的从山西到湖北、全长640公里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安全运行近700天,中国人第一次在电力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最前面!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谈起特高压的技术和益处来,总是条理清晰、立场坚定;但谈及个人,除了标准的官方报道和一张粗线条的履历表,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但所有特高压工程的建设者都知道,刘振亚的沉默,正是对巨大压力的担当。
 
在“非议”中巍然前行
 
中国对特高压技术的跟踪与储备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并且已储备了相应的特高压研究成果。全国性大电网正在建设之时,刘振亚却潜心在母校攻读研究生,2002年他做毕业论文时专门选择了“更高的电压等级”这个课题,而且自此他从未中断过对特高压电网的研究,并且先后撰写出版了《特高压电网》等书籍。其后刘振亚拜会了几乎所有在任的、离任的电力工业部门的领导和相关领域的专家、院士。2004,刘振亚担任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总经理。
 
几乎是从执掌国家电网门户起,刘振亚就被外界视为“维护和强化垄断”的“危险人物”,并在争议声中一路走到今天。2004年底,刘振亚曾对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说,“电网薄弱是造成缺电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电网‘卡脖子’的问题,应该尽快开展特高压电网建设,这是解决煤电油运紧张的一个关键问题。”此后,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认真组织和听取了有关特高压工程的研究报告,并展开了广泛的专业和社会的论证工作。就在此时,一场围绕着“特高压电网上马与否”的激烈争论,将上任伊始的刘振亚推到了风口浪尖。反对者从质疑特高压电网技术上是不是成熟,商业上有没有必要,最后落脚到对建设特高压动机的批评,国家电网被认为是欲借此强化自身的垄断地位和阻止电网被拆分的改革。
 
2005年5月,多次连续民间讨论会的意见汇总为《关于发展特高压电网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的报告提交给国务院,很多以民间身份发言的老专家,凭着对国家和民族产业关怀的热心与良知,提出了他们的建议与质疑。但是在随后的深入论战中,刘振亚凭借充分的实验数据和完整的技术储备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同,最终有了上马特高压示范工程的定论。2006年8月9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特高压示范工程的报告,并把开发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列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一个能源战略的崭新时代豁然开朗。
 
接下来的四年,是上万名科研工作者和国家与地方电网上下游职工并肩奋战的4年,依托特高压交直流示范工程,中国形成了功能齐全、综合指标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大电网实验研究体系。同样也创造了一批世界纪录,使中国成为世界特高压技术名符其实的“领跑者”。
 
肯定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战略意义
 
2006年,刘振亚曾向媒体解释过国家电网公司的难题:它是中国安全压力最大的企业之一。国家电网公司有150万人,而且这支队伍职工分类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稳定的压力很大;国家电网公司是资产最多的央企之一,但利润相对较低;在公众心目中,国家电网总是和垄断联系在一起,而只要是垄断,似乎就应该批判和否定。诸多难题,解决起来从哪里入手呢?
 
正因为难题多,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战略意义显现出来了。通过建设特高压电网,实现远距离输电,国家电网可以将西部和北部的廉价电力运送到东部和南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在削峰填谷、水火互济方面有所作为……至于说国家电网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包括近来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三网融合”以及物联网的一系列动作,有特高压电网的支持,无不如鱼得水。同时特高压工程全面提升了中国电力产业的研发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
 
特高压显然给了刘振亚一次超越世界的好机会,因此他不无自豪地向媒体宣称:“世界上的高速公路,是西方最先搞的;电力高速公路,是中国最先搞的;我们要搞的国家电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压等级最高的,是世界头一份、独一份。”
 
年过六旬的刘振亚给人印象模糊而又鲜明。由于基本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即使接受媒体采访也仅是三言两语,以至于我们对他的了解,仅仅限于一张履历。但另一方面,通过他领导下的国家电网,深深地打上了他的烙印,这又鲜明的显现了他的个性。这些年,反对者竭尽全力想把他圈在原地,而雄心勃勃的他却顶着漫天的争议,总是能旁逸横出,执着推动着特高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并引领着国家电网轰然前行。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特高压,刘振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