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能源思考出版正值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经济数据和人大政协两会召开,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2015年能源消费达43亿吨标煤,而中国能源生产量为36.2亿吨标煤,换算一下中国能源自给率约为84%,对外依存度为16%,其中原油进口去增长了8.8%,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增长了2.2%,矿物肥料和化肥增长了16.7%,天然及合成橡胶进口增长了15.3%,粮食和其他一些产品进口也都有增长,唯独煤炭进口2亿吨,下降29.9%,煤进口总金额下降45.2%。原油进口33550万吨,进口实物量增长了8.8%,但总金额减少40.5%,中国面临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等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大面积亏损、金融风险加大等等困局,即使在目前仍有利润的石油领域,政协委员、原中石化负责人傅成玉说,去年全国炼油能力达到7.5亿吨,但实际需求仅5亿吨,加上现在已经批准在建的,预计到2020年炼油能力将达到9亿吨,也面临产能过剩巨大风险。
中央政府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产能过剩,对能源行业既有煤矿产业去过剩产能,又有原油等等产业成本拉高竞争力挑战和保障中国能源环境安全等等复合性挑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提出:在能源领域,是继续坚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四个革命,还是搞供给侧改革?“节约资源”和“节能优先”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基本国策。中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两倍,欧盟、日本的三倍,英国的四倍,丹麦的五倍。为什么国家电网公司在供给侧改革中想到的不是如何提高能效,降低单位GDP能耗,而是进一步扩大产能?因为,节能是需求侧的事情,与供给侧做大做强的愿望背道而驰。提高能效只有通过需求侧革命来实现。创新提高能效,减少污染排放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方向,与传统的供给侧既得利益者不可能殊途同归。作者认为在能源领域,能源革命是全世界的潮流和主旋律。由需求侧推进的能源革命正在成为势不可挡的大趋势,大潮流。供给侧改革或是权宜之计,目的也必须是配合和顺应需求侧革命的需要。
范必《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一文指出,中国面临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方式粗放、煤电矛盾加剧、用能成本上升等等挑战,能源领域普遍存在着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重体制,价格机制对能源供求关系的自动调节受到了抑制。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成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革命,不仅指能源技术上的进步,也包括能源结构、能源体制、能源安全观念上的重大变化。朱彤《我国能源转型要先认清楚这些问题》一文指出,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为主要内容的能源转型已成为很多国家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而中国因消费体量大、工业化城市化尚未完成,能源结构煤占比高、碳减排压力大,能源转型尤其艰难,作者认为中国应充分认识并重视从传统化石能源转型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的能源转型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中国将面临更多的技术组织和制度方面的复杂性,对此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与实施部门应予高度重视。
上述三种观点值得能源界投资者人士重视。在推动能源革命与供给侧结构改革时,应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同时应当加强风险防控,进行体制机制和科技双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和经济的提质增效,才能避免误入歧途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投资损失,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从而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