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能源思考重点关注促进电动车与煤层气发展。首先推荐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电动汽车发展十三五设想》,万钢认为,中国汽车的发展是中国产业发展的骄傲,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挑战。2013年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一亿三千七百万辆,石油的消耗总量达到五亿两千万吨,其中3.1亿吨是进口的。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中国在清洁能源方面的研发投入,需要加倍。为了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需要发展电动汽车。目前中国拥有电动汽车50万辆,2015年和2011年相比,电池单位能源密度提高了一倍,与此同时制造成本降低了50%。预计今后五年电池能量密度再提高一倍,制造成本再降低50%。这样就达到300瓦时以上,成本降到一元以下,这样就完全有市场竞争能力。电动汽车目前续航力有限,但调查结论表明大概75%汽车是行驶50公里以下,90%汽车是在75公里以下。如果每天有充电机会的话,90%以上插电式可以用纯电,在市区里达到零排放,这是中国今后要发展的方向。万钢强调互联网时代安全保障应该是最新技术,就是全程实时控制。目前所有的公交场都做了全时全控制,也就是说,所有的公交车运行过程当中,每一个电池都被监控者,如果一旦有过热就自动报警,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新时代下保障汽车行驶高度的安全。
国家也出台的新的交换机能源车鼓励措施,对于新能源汽车取消摇号,取消限行,保证优先停车,政策发力,全面创新,才能够真正地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起来。深刻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外部能源环保的倒逼,内部技术升级的加快,目前中国开发在电驱动的基础部件上还有短板,电力电子器件,电磁干扰的研究,防护安全等等的都还要继续加强,这是 “十三五”期间的重要的工作。此外电动汽车同时承载着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和产业升级的历史使命。中国应把握住汽车电动化、轻量化和智能化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汽车市场的商业模式,结论必然是,电动汽车在中国是一个具有希望的,有光辉前程的朝阳产业。
王永庆《煤层气之惑》与孙茂远《煤层气产业如何决战“十三五”》值得关注,中国煤层气发展起步较早但发展不如人意,2015年全国煤层气产量达到44亿多立方米产,但与十二五规划300亿立方米差距极大,回顾十一五规划也未实现,其中原因甚多也较复杂。王永庆认为体制机制问题、矿权问题、非法侵权现象丛生以及上游投资严重不足阻碍了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同时还缺乏政策支持。他建议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借鉴国外经验,全面实现法治、深化矿权管理并提升政策支持力度以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并构建安全煤矿。
此外,赵云峰《储能:蓄力与等待》一文也值得关注,储能行业发展可极大改善风能、太阳能等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供应不稳定问题。中国和世界各主要能源大国均重视储能产业发展,近五年来世界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达18%,美日分别占据世界第一和第二储能装机规模,美国占比约45%、日本占比为33%、中国占比11%,欧洲储能装机规模近两年来增长速度最快,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5%,这一产业动态值得关注。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应当加速发展储能产业,以缓解中国风电、太阳能和水电弃风弃光弃水问题,促进中国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并进而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