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储气库将迎来10年发展黄金期

2018-01-22 14:10:52 中国石油报

世界储气库工业已有百年历史,2000年以来我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建设才真正起步,早期建设的板桥储气库群借鉴国外经验,无法有效指导我国建库,实践表明只能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解决我国复杂地质条件建库根本问题。

多期构造运动与陆相沉积环境导致我国建库目标构造破碎、埋藏深、非均质性强,给储气库建设与运行带来世界级难题。

针对我国储气库建设选址难、建库难、安全运行难以及核心装备靠进口的技术瓶颈,攻关团队创建了复杂条件储气库圈闭动态密封理论,提出了5项关键指标,实现了选址评价由静态定性到动态定量评价的根本转变,保障了建库成功率由83%提高到100%。这一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我国复杂地质条件建成“存的住”的气库有了撒手锏。

创新适应超低压(压力系数0.1)、交变载荷工况的储气库钻完井技术,有效保护了储层,攻克了世界最深、温度最高的储气库固井难题,保障了高速交替注采条件下井筒密封,有效制服了井筒完整性的又一只“拦路虎”。

研制的地面高压大流量注采核心装备与技术,实现了国产化,形成了储气库地面工艺技术及标准化体系,大大地降低了建库成本,扭转了核心装备全部靠进口的历史。

创新形成的储气库地层—井筒—地面“三位一体”风险管控系统,实现了全三维实时监测预警,支撑了储气库安全平稳运行,保障了中国石油已建成的22座气藏型储气库运行至今零事故。

中国石油用10多年时间深入开展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选址评价、工程技术、重大装备、运行控制等攻关,形成了储气库成套技术和标准体系。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储气库建设以来,储气库建设已初具规模,共建成储气库25座,建成了100亿立方米调峰保供能力,完善了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开创了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工业化建设之路,在迎峰度冬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纵观国外储气库建设历史过程,一般经历初期、快速和平稳发展三个阶段。我国储气库建设经过10多年努力,刚刚进入快速发展初期,调峰保供作用已经凸显,但仅凭储气库还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未来10年,将是储气库建设发展高峰期和战略机遇期,技术进步将推动我国储气库的建设,加速补齐天然气储存能力不足的短板,完善我国天然气产业链。

今后,储气库业务发展布局的主要原则是满足用户需求、保障能源安全、管网配置合理、多种方式并存。近期主要采取储气库、气田、LNG共同参与调峰,宜库则库、宜罐则罐、宜管则管、宜田则田。地下储气库应优先部署在进口通道、管网枢纽、重点消费市场中心附近,初步形成储气库设施的基础构架。重点开展与中俄东线配套的8座储气库建设,满足管网和市场的需求。

中长期逐步建成以储气库调峰为主的综合调峰保供体系,2025年储气库在调峰保供中的比例将超过60%,成为调峰保供主力军。2030年力争实现储气库调峰与应急储备500亿立方米能力,全面解决调峰保供和应急储备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作者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地下储库研究所所长 郑得文)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