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电 近期央行关于增强汇率弹性的表态,为人民币的缓慢升值开了一个口子。从理论上来说,考虑其他因素不变,如果人民币升值,中国石化(600028.SH)受益程度最大。但考虑到油价同步上涨以及国内成品油调价等因素,汇改对企业的影响仍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
中石化理论受益最大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汇率改革的整体方向对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有利的。在石化行业中,尤其对于我国原油进口量最大的企业中国石化而言,如果人民币升值,而国际油价平稳运行的话,其获益是最大。
2009年中国石化进口原油量达1.38亿吨,进口原油占原油加工量的比重高达75.2%。如此之高的对外原油依存度使其对国际油价和汇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的预测,年内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可能在2%左右,在未来12个月内,升值幅度可能在3%-5%之间。湘财证券石油和化工研究小组发布的报告测算,按照原油平均价格80美元/桶,成品油价格维持目前的水平不变的情况进行测算,人民币升值1%,可提升中石化炼油毛利约0.6美元/桶,理论上提升中石化每股收益(EPS)为约0.05元。
而对于中国石油(601857.SH)而言,2009年其原油加工量为1.12亿吨,而其上游原油产量为1.14亿吨,炼油供给基本平衡;尽管其部分自产油售给中石化,也进口一小部分原油,但总体原油进口比重非常小。因此,对国际油价和汇率的敏感度远小于中石化。
在出口方面,如果人民币升值,理论上中石油、中石化一直在尽力做大的成品油出口业务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目前国内成品油出口的量还不是很大,因此,综合来看,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较为有限。
理论上币值上升会使进口行为受益,但仍具较多变化因素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进口国,也是第二大原油消费国。2009年原油进口量达到2.04亿吨,同比增长14.4%,首度对外依存度超过50%,且目前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扩大。2010年前5个月,我国原油进口量达9569万吨,同比增长29.3%。
由此来看,中国汇率政策的改革无疑对我国原油的进口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与之直接相关的原油进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原油采购成本。
“从理论上讲,如果人民币升值,企业进口原油的成本将降低,这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第四大石油公司中化石油广东有限公司一高管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原油价格按照80美元/桶不变,人民币每升值1%,国内原油进口成本理论上每吨可以少支付45元人民币。
然而,事实情况却很难想理论假设的那样一切都一成不变,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很难如愿节省下来这笔钱。
“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人民币升值,往往会带动以人民币计价的美元商品的升值,石油资产就是典型的例子。”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这时就要看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和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幅度哪个更高。如果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催动了国际油价的上涨,那么对企业而言,也是没有好处的。
他举例说到,在2005年-2006年年间,人民币的升值就曾经触发了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进口这些原材料的企业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实现进口成本的降低。
“这个道理在出海收购方面也同样适用。”上述人士说,一直以来,在出海收购方面,我国石油企业出海收购的频率之高以及涉及的资金量之大是其它行业所不可比拟的。从理论上考虑,人民币升值后,国内石油公司出海收购能够以更少的本币资金购买到油气资源。然而,实际情况也可能是,伴随着人民币升值,以美元计价的石油资产也相应提价。这就使得收购成本的变化仍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
对于炼油企业而言,还有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在与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变化。由于目前国内成品油调价所参考的调价机制也和人民币汇率相挂钩。如果人民币升值使得三地原油价格对应的人民币价格相对降低,这也会影响国内成品油调价,从而影响到石化企业的盈利。
进口依存度高,专家呼吁进一步增强原油市场的话语权
随着中国原油进口量的增多,国家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国内政策的变化及各种举措往往会传导到国际市场。在国际油价市场上,国际投资机构也越来越频繁地借助中国政策、消息来炒作油价。
在中国央行重申汇改的消息发布后,国际油价首个交易日(21日)就以涨价相迎。当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64美分,收于每桶77.82美元。伦敦市场8月份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60美分,收于每桶78.82美元。独立咨询公司Capital Economics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政府的这个决定表明,政策制定者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对全球经济复苏也有信心。这对中国和全球的初级商品市场和股市都会带来正面作用。”
世界能源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李隆兴表示,具有高金融属性的国际油价一直被国际投行所操纵,国际油价的暴涨、暴跌大多都是国际投资资金炒作的结果,并没有反映出实际的供求。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今后来自中国的消息面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而对原油进口保持高依存度且有着巨大需求量的中国应该进一步谋求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