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n型卡位战

2022-07-05 09:26:30 世纪新能源网   作者: 孙凌伟  

一场关于关于光伏企业未来卡位的n型“战斗”已经打响,且有愈发激烈之势。

n型等来了春天

6月26日,华晟新能源异质结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先进论坛落幕。此次论坛上,华晟新能源发布了喜马拉雅G12系列组件。该系列组件采用210大尺寸HJT专用电池并结合了单面微晶技术,为双面双玻半片组件,可以实现高达85%的双面率以及更优的LCOE成本。

6月28日上午,浙江省促进经济稳进提质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正式举行,晶科能源重点打造的尖山二期项目也在其中。据了解,该项目将建设11GWTOPCon高效电池及15GW组件智能生产线。

6月28日下午,爱旭股份旗下的赛能数字能源品牌暨业务全球发布会在深圳召开。发布会上,赛能数字能源总在共发布了4款ABC组件。ABC(All Back Contact),电池为背结背接触结构,正负两极金属接触均在电池背面,正面无电极栅线遮挡,100%接收太阳光,电池量产平均效率高达25.5%。

3家不同的企业,看似发布了3种不同的产品,其实背后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名字——n型电池。之所以集中抢占n型电池赛道,是因为n型电池被光伏界公认为PERC之后的第二代光伏电池技术。

P型电池中,主要包含BSF电池和PERC电池两种,2015年之前,BSF电池占了总市场的90%,是绝对的主流;2016年之后,PERC电池接棒起跑并逐渐占据市场主流,CPIA的数据显示,2020年,PERC电池占比从2019年的65%提升至86.4%,BSF电池淘汰出局。在此期间,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也从不足20%提升到了超过23%。看起来,PERC电池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不过,事情正在起变化,世界上本就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

随着光伏行业全面走向平价和“双碳”目标带来的发展契机,迎来全新发展周期的光伏产业对进一步降低度电成本的压力也更大。无论是现在的配置储能、分摊辅助调峰费用,还是未来直接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都需要光伏行业的持续降本增效。然而根据ISFH的数据,PERC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为24.5%,而领军企业隆基绿能目前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已经接近24.1%,正在逼近PERC电池的“天花板”。

与PERC电池无法突破的“瓶颈”相比,以TOPCon、HJT(异质结)、IBC等为代表的n型电池,则有着更高的理论发电效率。根据ISFH的数据,HJT、TOPCon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分别为27.5%、28.7%。到2030年,n型电池的实际转换效率将超25.5%,比P型电池高出1个百分点以上。

当然,想要替代PERC电池,只有理论上的极限效率显然是不够的,它还需要更多实践。事实上,从2018年初开始,钧石、晋能、中智、汉能、通威、爱康、彩虹永能等企业,都陆续发布过HJT扩产计划,做着n型电池方面的尝试。不过“531”政策一出,光伏市场一片黯淡,当时技术上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N型电池同样遭受了池鱼之殃,暂时偃旗息鼓。

群雄逐鹿难定论

“双碳”目标确定,光伏产业再一次迎来发展良机。n型电池领域掀起新一轮投资热,弯道超车成为部分企业的目标。

由于TOPCon和PERC工艺相似, 只要在PERC产线上新增非晶硅沉积的 LPCVD/PECVD设备以及镀膜设备即可,可大幅降低电池设备投资成本,因此更受PERC产能市场占比更大的头部企业拥护;与TOPCon相比,HJT虽然很早就被市场关注、工序也相对简单,但核心环节PECVD、CVD和之前的制造工序完全不同,需要投入全新设备,所以更受新玩家青睐。

据了解,目前PERC 设备投资在 1.2-1.5亿元/GW,TOPCon投资约 2-2.5亿元/GW,将PERC改造为 TOPCon 仅需0.8亿元/GW;HJT一套新建产线的投资额大约在4-4.5亿元/GW。TOPCon产能方面,晶科能源16GW182产能已经于今年一季度投产,预计二季度达到满产状态,全年n型出货目标超过10GW;晶澳科技抛出百亿级一体化产能投建计划,拟投建包括曲靖10GW高效电池、5GW组件项目及合肥11GW高功率组件项目,预计投资额达102.9亿元,计划第三季度量产,今年底达到6.5GW产能;阿特斯N型电池高功率组件计划在三季度试生产,四季度进入正式量产,很快达到GW级别;天合光能宿迁8GWTOPCON电池项目已经启动,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投产。粗略统计,当前TOPCon产能最大的企业是晶科,为16GW左右;排名第二的是中来股份,其泰州与山西基地拥有7.6GW TOPCon产能,年底还规划有4GW产能;其他规模较大的有捷泰科技(8GW)、江苏润阳(5GW)、晶澳科技(1.3GW)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行业龙头隆基绿能去年曾对外宣称,将于当年底率先实现TOPCon电池的量产。不过,该项目并没有按照原计划推进。对于此事,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曾做过说明,他认为,现在光伏电池产线的投资金额很大,企业押宝一种技术路线,如果成功了,企业自身也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成功;而一旦押错了宝,企业就可能因此丧失竞争力。对于隆基等规模较大的头部企业,押宝的风险大于收益,因此更愿意选择一种平稳的方式。

HJT方面,目前产能最大的厂商是华晟新能源,此外还有爱康科技、东方日升、明阳智能、金刚玻璃、钧石能源等企业,也都宣布了投资新建吉瓦级的相关项目。粗略估算,今年底能够实现的15GW HJT产能中,预计有3GW为研发或者中试线,实际能够批量生产的只有12GW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宣称布局TOPCon和HJT的产能均己超过140GW。

在究竟选择哪条路线的问题上,电池龙头企业通威股份给出的答案是在2021年分别投产了1GW HJT中试线和1GW TOPCon中试线后,在2022年4月1日又公布了一则总投资为120亿元的32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

作为另一电池龙头的爱旭股份,在n型电池的技术路线上同样和通威股份一样与众不同。

2021年6月,爱旭股份推出了基于IBC技术的ABC电池;2022年6月28日,采用ABC电池技术的ABC组件正式推出。据介绍,该电池为背结背接触结构,正负两极金属接触均在电池背面,正面无电极栅线遮挡,100%接收太阳光,电池正面全黑、有效降低光学损失的同时美观度得到大幅提升。并且最大限度优化电极栅线,降低串联电阻,电池量产平均效率高达25.5%。

对于各种技术路线的选择,晶澳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HJT、TOPCon和IBC技术目前都有不同的厂商在研究和实践中,它们都具备更高的电池效率,相较于P型要高1%以上,产品性能得到优化,在电站端具有更为优异的发电表现。“但目前,在一体化单瓦成本上,n型相较于P型还有不同程度的偏高,如何选择这些电池技术路线,是根据不同厂商对于自身发展和产品策略不同而制定。”随着n型电池产能的全面铺开,在近期的大型电站招标中,已经有了n型组件的身影,中国华能2022年度首批集采项目中,就特意设置了针对n型组件的独立标段,晶澳科技、一道新能源两家企业入围;晶科能源在今年上半年,也分别获得了大唐集团、国家电投1GW和550MW的N型组件订单。

“现阶段来看,无论是硅片、电池还是组件,n型产品的报价都要略高于同规格的P型产品,这是n型光伏大规模推广需要破解的难题之一。”业内人士认为,尽管n型电池迎来了最好的发展窗口期,但以往每一次光伏技术迭代带来的旧霸主倒下、新霸主崛起的剧情,这一次恐怕很难到来。这场n型电池的卡位战究竟谁会胜出难有定论。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N型电池,光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