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海上风电国际母港,打造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项目所在地蓬莱开发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发展风电产业对资金、场地、物流等配套要素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蓬莱开发区是如何破解制约瓶颈,乘势而上的呢?
记者:你像我的身高是一米八二左右,我在这底下显得就特别特别的渺小,它的厚度比我手掌的长度还要厚,它的直径据了解有6米左右,长度是30米左右,据说安装一个完整的风电机组大概至少需要三到四个这样的塔筒。
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是国际风电装备制造领域的知名企业,这几年,随着国内外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加速推进,企业揽获的订单数量也在快速增长。然而,塔筒发运前需要大量的场地进行堆放,可厂区面积有限,这给企业扩展市场戴上了“紧箍咒”。就在企业一筹莫展时,园区管委伸出援手,协调蓬莱财金公司和电力管道公司的空闲土地,解决了企业堆场不足的困境。
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飞:五百亩地左右,作为我们临时堆场的改造使用。
自2007年开始,我国海上风电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截至2021年底,全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26.38吉瓦,占全球海上风电装机总量的48%,位居全球第一。而作为东部能源需求大省,山东也正在建设、规划半岛南、渤中和半岛北三个海上风电场建设,一时间,国内海上风电企业纷纷进军山东,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吸引更多企业落得下、发展好?蓬莱开发区把着力点落在了港口优势和产业链优势。
蓬莱开发区管委副主任程韶文:深远海的海上风电,它这个叶片越来越长,塔筒也是越来越重。目前来看,叶片的长度大约要到150余米左右,塔筒将近900多吨,只有我们这五到十万吨的码头才可以去做这个事,市场非常地广阔。
“两海”战略的提出,为整个园区未来持久发展提供了支撑,园区内的海上风电产业链条也不断完善。随着上海电气主机厂今年正式开工,蓬莱开发区海上风电的“四大件”的制造企业已经齐全,走在全国前列。
蓬莱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隋修妍:十四五末,我们的整个园区的产业投资将会达到240余个亿左右,它的总产值会超过五百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