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在降碳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09-26 08:25:00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庄贵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必须在生态文明整体布局下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与行动,坚持“稳”字当头,遵循经济社会客观发展规律,量力而行,分批次开展碳达峰行动。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双碳”工作全面扎实推进,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构建完成,各部门各行业积极行动,全社会“双碳”意识不断增强,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合力落实“双碳”目标的良好氛围。

“双碳”目标提出3年来,中国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转型成效显著。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森林资源增长全球最多最快。

相对于发达国家碳排放“自然达峰”,中国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碳约束主动达峰,政策驱动特征更加突出。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文明发展范式,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理念、制度规则、生产方式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在生态文明整体布局下,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以更绿色、可持续、更具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引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双碳”行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系统谋划、全局协同。坚持把系统观念纳入“双碳”工作全过程,充分考量碳减排政策的公平与效率、碳中和国内政策的国际协同,既加强制度的刚性约束,也注重激发行动的内生动力,是中国“双碳”行动行稳致远的重要条件。

“双碳”政策设计需符合中国国情,设计积极稳妥的自主减排行动方案。我们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或者“以邻为壑”转移排放的老路,而要积极探索“双碳”与增长平衡协调的绿色包容性增长机制,出台稳经济政策措施,将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作为稳经济的重要抓手,把稳增长稳就业与绿色转型有机协同作为保障民生的有效路径,在稳经济目标下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以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不断培育和强化零碳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面对逆全球化等国际风险,中国要保持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零碳产业竞争的比较优势,需积极应对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单边主义、创新资源搁浅等方面的风险与挑战,不断提高“双碳”前沿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培育和强化更多新能源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和零碳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

完善减污降碳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机制,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碳排放“双控”可有效避免能源总量控制的局限性,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绿色发展空间。随着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以及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推进全国统一生态环境大市场建设,完善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绿证和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等减污降碳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化机制,让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将是未来“双碳”工作的重点。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降碳,碳达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