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全球视野 全新储能”为主题的首届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开幕。
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中国储能产业的规模正在快速扩大,但另一方面,扎堆投资,储能利用小时数不达预期等乱象和问题困扰储能企业。有关专家呼吁,未来可以通过优化评价体系、创新技术研发、探索商业模式等推动中国储能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除了观点碰撞,2023世界储能大会也成为推动储能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宁德市举行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项目63个,计划总投资金额高达1191.2亿元,包括:储能电池正负极关键材料、结构件配套、智能装备等上游配套;储能电池、PACK、工商储能与家庭储能等中游产品生产;电动航空、电动船舶、光储充检、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储能技术服务等下游新应用场景,着力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江苏、北京,三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1.8万余家、1.2万余家以及8400余家;
从成立时间来看,36.8%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成立于1年以内的相关企业占比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