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天然气
  • 武汉天然气供气量突破历史新高,记者直击-20℃城市保供点

武汉天然气供气量突破历史新高,记者直击-20℃城市保供点

2024-01-25 10:47:14 长江日报
截至1月23日上午,全市天然气日总供气量达到1227万立方米,突破历史高位,再创新纪录。24日,长江日报记者直击市燃气集团平安铺LNG(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现场体验这处-20℃的保供点,气温堪比哈尔滨。
 
平安铺LNG气化站可储存近50万立方米的气源,目前每小时能为城市管网“注入”近8000立方米天然气,补充城市燃气高峰期的管网需求。去年底至今的两次寒潮天气,气化站均启动气化保供,全力以赴保障市民平稳用气、安全度冬。
 
现场探访:
 
最低-30℃!堪比哈尔滨
 
白天气温约-20℃,夜间更是低至-30℃,人在里边站上几分钟,便会感觉到从脚底到膝盖都冷得发麻,这里还能看到“雪”,让人仿佛瞬间漂移至千里之外的北方城市哈尔滨。
 
24日,记者来到市燃气集团平安铺LNG气化站,站在场站门口,顿时觉得气温下降了几摄氏度。根据现场的管理要求,记者穿上纯棉的防静电服、戴上安全帽,经过几秒钟的静电放电,才被允许进入气化站附近。
 
映入眼帘的是六个储气罐、四个长方体气化器,更引人注目的是气化器外部冒出的“白雾”,向四周弥漫开来,看上去“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只不过,“白雾”所到之处,气温会明显下降,站了几分钟记者便觉得脚冷,冷气仿佛“穿”过靴子直达脚底。
 
跟着当天的值班人员张剑、陈军,记者走到气化器旁,刺骨的寒冷袭来,几分钟之后,记者便觉得从脚底到膝盖处都冷得发麻,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我们平时也特别小心,白天还好,晚上雾气更浓,一人多高的浓雾,贴近才能看清设备。温度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我们两人一组,大家工作时不敢离得太远。”
 
记者发现,气化器设备外表面、地面附着一层薄薄的“雪”。张剑告诉记者,“准确地说这是霜。气化器表面温度极低,遇到空气中的水汽,就形成霜。”张剑和同事陈军进入气化区域后,工作时手套不离手。“液态的天然气温度是零下162摄氏度,气化设备温度也很低,所以不允许徒手触摸任何设备,否则会造成低温冻伤。”
 
市燃气集团高压输配运营中心LNG管理部部长张红强介绍,气化站之所以气温低,是因为低温的液态天然气通过气化器与周边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气化站周边气温骤降,远远望过去就是“云雾缭绕”的景象,一旦遇到下雨,这里更冷甚至会结冰。
 
目前气化站是24小时运行,运输液化天然气的车辆随时抵达现场,现场值班人员不仅要完成液态气的“输入”,还要随时监测气化“输出”全流程的压力平稳,温度合适,确保城市管道的稳定运行。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管是白天还是夜间,工作人员上班必须穿着公司配备的防寒服和防寒靴,在低温区工作时间达到半小时,就必须换一组人员“上场”,轮流取暖休息,预防冻伤或者失温。
 
高压保供:
 
24小时监控管网压力及时调整
 
每一轮的寒潮天气,对全市天然气保供都是一次考验,包括气化站在内的市燃气集团各高压场站,均以安全稳定的管道压力、供气能力,做好城市保供坚实的“后盾”。
 
市燃气集团高压输配运营中心全员上阵,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成立冬季保供小组,24小时不间断地对各场站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第一时间响应任何供气波动。
 
市燃气集团方面介绍,为保障高峰时段的用气安全,高压分公司设备管理部及运行管理部的工作人员,坚守在常青站、三金潭站、孟家铺站、长丰站、秦园路站等关键场站。
 
1月22日,全市天然气用气量持续上升,市燃气集团高压输配运营中心迅速行动,对常青站、三金潭站进行调压,将汉口区域中压管道提前升压。当天下午,部分区域站点压力出现下降,中心立即组织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升压,一点点将压力调整至正常状态,操作人员在寒风中足足坚守了1个半小时,双手冻得通红。
 
146公里的高压管线如同城市的生命线,巡线站点采用车辆、人员和无人机三种方式巡查相结合,确保管线巡查无死角;严格监控现有的施工监护点,确保供气安全万无一失。此外,LNG站全员加班加点进行生产保供,及时进行气化作业,有效缓解供应压力。
 
(长江日报记者龚萍 通讯员朱炜杰 方正康)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武汉天然气供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