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精准施策保障能源安全

2025-05-12 08:45:42 科技日报   作者: 韦东远  

面对风云诡谲、动荡多变的全球政治格局,以及我国能源安全状况,应做好超前谋划与系统部署,精准施策,进一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4月末,西班牙、葡萄牙遭遇大停电,共计超5000万民众生活被彻底打乱,交通、通信、医疗等关键领域停摆。这次停电事件再次敲响了全球能源体系安全的警钟。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问题,已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当前,全球能源体系加快重塑,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不断加剧能源安全风险,因此亟待精准施策,进一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全球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当今,全球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能源储量的不可持续性风险加剧。以化石能源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支撑了工业化以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但化石能源消耗也带来巨大隐患。挪威国际气候研究中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国际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消耗矿物能源总量约占总储量的50%以上。其中,煤炭、石油及天然气储产比分别为139、53.5及48.8,天然气开采年限不足50年,化石能源日益枯竭,进而给人类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第二,全球能源供应格局不可控性风险加剧。考虑全球能源供应格局,特别是全球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供需“四圈两系”正发生重大调整,主要发达国家以掌控能源开采权、定价权及输运通道等方式,保持对能源供应关键环节的绝对控制。不过,在如今大国竞争背景下,全球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及有序性已然打破,正在加剧国际能源供应链格局的不可控性。

第三,全球能源技术可行性风险加剧。伴随能源领域新兴技术以及颠覆性技术的不断突破,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与电力系统发展趋向高端化、绿色化与数智化。但新兴技术融合所提供的平台性服务可能带来数据安全隐患,将加大能源技术的系统性风险。同时,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间歇性、波动性与随机性及其大规模高比例电力并网,将对电网系统产生冲击,加大能源安全风险。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双重压力

当前,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加剧我国能源安全风险,我国能源安全面临双重压力。

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化石能源储量不足,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据有关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化石能源总储量不超全球已探明储量的10%,煤炭、石油及天然气储量分别占据全球的13.3%、1.4%及4.5%,储采比分别为37、18.2及43.3,能源储量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我国能源对外依赖严重,2023年我国煤炭、石油及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9.3%、72.9%及42.3%。特别是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越红线,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显现出增长势头,2024年煤炭对外依存度达到11%,能源安全整体风险性加大。此外,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化石能源资源拥有量仅占全球平均水平的45%,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从国外情况来看,动荡的国际政治环境严重影响到能源供应链、产业链安全。当前,地缘政治格局动荡、区域冲突加剧等,对全球能源产供销储运体系安全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全球主要能源产区及输运通道安全的影响尤为显著。其中,俄乌战争及巴以冲突等已波及到能源产区能源产供格局,未来可能导致全球能源产业链破裂、能源贸易格局激变。在此情形下,作为能源外向型国家,我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及安全性将遭受严重威胁。2023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的80%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国内港口。此类运输通道一旦被封锁,所造成的能源安全风险不言而喻。

四方面发力应对能源安全挑战

面对风云诡谲、动荡多变的全球政治格局,以及我国能源安全状况,应做好超前谋划与系统部署,积极应对严峻挑战。

一是应面对国家能源需求,确立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面向2035年乃至于2060年,制定中长期能源安全战略规划纲要,按照“先立后破”原则,统筹考虑能源储产供运销体系建设,科学合理推动能源战略转型,构建清洁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和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的新型电力系统,形成具有战略性、科学性及可操作性的战略性指引,以此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二是应面对国家能源挑战,着力强化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结合,从能源全产业链环节综合考虑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能源创新体系,实施能源安全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大能源勘探勘查力度,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绿色低碳、高效安全利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监测预警,确保能源设施及网络安全,形成以科技创新支撑能源安全的新局面,以此提升能源安全。

三是面对能源供应体系的相对不确定性,着力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能源供应来源的多元化,破解来源相对单一化造成的不稳定性风险,化解石油、天然气等对外依存度高的矛盾。同时,开辟输运新通道、变革输运通道网络格局,提高能源输运安全保障能力,以确保供应链的安全性。

四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着力强化能源国际合作。立足于全球视野,倡导并践行开放、公平、公正及非歧视的能源合作理念,秉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多方共赢”的原则,围绕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强化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加强能源政策和制度创新,推进与有意愿合作的国家展开合作,共同探索解决能源关键性制约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进而有效回应全球各国共同关切。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