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交三航局新建海洋站(海洋观测平台)项目水工部分的首根嵌岩灌注桩顺利浇筑完成。这一关键节点的突破,标志着项目施工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后续工程全面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该项目位于宁波市甬江口西侧、镇海区外游山围垦区北侧,地处复杂海岸带环境。约160米的施工平台需穿越近岸侧海堤扭王块区域、薄覆盖层区域、天然岩岸、游山矶及历史抛填区域,地质条件复杂。为减少对临近运营码头影响和克服无遮掩海域不利海况,项目采用临时钢栈桥结合“陆上施工法”,有效破解了嵌岩桩施工、上部结构施工及钢便桥施工的多重地理限制。
工程核心桩基包含4根直径1300毫米与1根直径1400毫米的嵌岩灌注桩,设计深度均穿透高强岩层。配套建设直径9米双层观测平台、31米跨径钢便桥及海洋观测楼。面对嵌岩桩施工中护筒埋设难度大、岩面坡度陡峭、嵌岩段岩体硬度高等技术难题,项目部系统化构建解决方案,采用大孔径冲击钻头平整岩面,并通过回填块石工艺修正岩层界面,确保桩基嵌入精度;建立钢护筒动态储备机制,精准调控成孔速度,有效防范卡锤等施工风险;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质量管控体系,实现安全质量双受控;实施全流程环保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中交三航局四公司管理团队实施 “全程旁站监督 + 工序协同作战” 模式。施工管理人员全程盯控成桩全流程,技术团队与作业班组高效联动,安全员、质检员同步开展隐患排查与质量验收,确保首桩施工各环节处于严密受控状态。
首桩顺利浇筑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心剂,后续施工中,中交三航局四公司项目部将继续秉持 “精益建造,绿色发展”理念,以饱满的攻坚热情与科学的管理手段,稳步推进钢便桥架设、观测楼主体施工等关键工序,全力确保项目工期、质量、安全与环保目标的全面实现。
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科研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系统。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是公司在海洋工程领域施工能力的集中展现,更将为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示范与工程样本,助力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