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抱紧中创新航大腿,材料龙头豪赌储能

2025-05-28 08:47:21 储能严究院   作者: 王璟  

2025年5月23日,“中创新航系”凯博资本再掀波澜,旗下基金宣布增资10亿元,在当前储能资本寒冬的背景下,这一动作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当日,两大有限合伙人——科力远与中创新航宣布各自新增出资5亿元,分别认缴金额增至7亿元,合计占比达99.86%。

这意味着,自2024年1月设立以来,凯博资本管理的凯博(深圳)先进储能创新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储能产业基金”)已从最初的4.02亿元扩容至14.02亿元,初始目标规模为20亿元,为当年上市公司最大的储能基金之一。

尽管目前双方实际出资仅为各8142万元,但科力远表示将根据项目进展分期实缴,中创新航也将同步跟进实缴。

据披露,这一储能产业基金主要聚焦新能源与储能领域项目投资,包括未上市企业股权、上市企业非公开发行股票等权益类资产。

该基金采用杠杆融资模式运作。据悉,其储能电站投资采用20%资本金+80%融资租赁结构,储能产业基金募资投入资本金部分,其余由项目公司向金融机构融资。公司按项目进度分期投入。

就在近日举办的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科力远还披露拟为博野、诸城两个储能新项目提供不超过3亿元的50%融资担保。

与其他跨界玩家不同,这家新能源材料龙头不仅擅于撬动融资,更是围绕独立储能电站,构筑“生产-投资-运营”一体化的储能生态联合体,与中创新航、果下科技、端瑞科技、融和元储、交银租赁等合作伙伴紧密绑定,构建覆盖上游锂矿资源、中游电池制造、下游储能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

01

储能业务刚起步,利润为负

作为储能新秀,科力远2024年才刚刚涉足储能业务。

该公司透露,2024年储能业务实现从0到1的突破,储能柜及集成系统销售收入为9900万元。河北井陉、望都两个独立储能电站2025年才正式进入运营阶段,当年尚未产生投资收益。

2024年,科力远实现营业收入39.38亿元,同比增长6.30%;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其中,电池材料板块归母净利润0.95亿元,电池板块0.34亿元,储能板块为-0.05亿元,可见电池材料仍为核心业务支柱。

科力远的储能业务主要依托储能产业基金进行投资。截至目前,该基金已对外投资1.63亿元,用于建设河北井陉200MW/400MWh、望都100MW/200MWh独立储能电站。

其中,井陉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为河北省重点项目,2024年9月开工,同年12月并网运行,2025年2月完成商业运营,将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全容量并网,中创新航为电芯供应商。

望都项目由端瑞科技、果下科技联合推进,已于2025年3月并网、5月商转,可实现单日两充两放,年放电量超1亿度。

值得注意的是,望都项目曾经历投资主体变更,早在2022年完成备案,原业主新源智储放弃投资后,项目最终由科力远接手,并更名为“望都科瑞新能源100MW/200MWh独立储能电站”。

此外,基金还计划投资博野100MW/200MWh与诸城100MW/200MWh项目,均已取得批准备案。后续拟通过收购项目母公司98%股权方式实现控制权,相关公司届时将成为科力远参股企业。

不难发现,科力远的储能投资逻辑是“自产自销”,收入来源包括:电站运营收入、储能产品销售以及基金投资收益,看似形成闭环。

而储能电站的收益模式主要有电力市场化交易、容量租赁、辅助服务(调峰、调频)及容量补偿等,以电力市场化交易为主。

由此可见,这一闭环高度依赖电力现货市场的低充高放价差机制,而储能项目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融资成本高企亦构成潜在压力。一旦峰谷价差收窄或政策支持减弱,项目或将陷入“无源之水”困境,投资收益率(IRR)或将低于预期。

02

“五年50亿”引质疑

尽管储能业务尚未盈利,科力远却在2025年股东大会上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标:

预计到2027年,储能板块营收将达到52.59亿元,较2024年的0.99亿元增长超50倍,主要来自电网侧储能。同期,公司整体营收有望突破百亿元大关。

 

 

与此同时,考虑到近年来碳酸锂价格波动较大,科力远将灵活调整电池材料碳酸锂生产计划,以减少亏损,昔日主业面临被“边缘化”的窘境。

这一激进目标引发市场与监管关注。2025年4月,上交所就其股权激励计划中的“百亿目标”发出问询函,质疑其合理性与可行性。

公司则在回复中称,上述目标基于当前政策环境、市场趋势及战略规划制定,并充分考虑碳酸锂价格波动、产能释放节奏等因素。

关于储能项目投资资金链,科力远进一步披露称,截至2024年底,其账面货币资金余额16.48亿元,受限资金3.35亿元,日常营运资金需求约2.3亿元,可用资金约10.83亿元,初步具备支撑储能项目资本金的能力。

该公司表示,除自有资金外,还将通过引入政府产业基金、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金结构,保障资金流动性与投资回报。

不过,不差钱的科力远面临的风险也并不容忽视,当前储能行业正面临多重挑战:一是产业链快速向头部集中,竞争加剧;二是低端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盈利能力弱;三是电力现货市场机制尚未成熟,电价差波动、补贴退坡可能影响项目收益率。

但这并没有影响科力远等投资者对于储能行业的狂热预期,地方政府也正加码支持独立储能发展。截至2025年5月底,河北省已有104个独立储能项目获批,2024年新增储能装机容量排名全国第六。2025年起,该省独立储能电站年度容量电价提升至100元/Kw,较前一年翻倍。

在此背景下,科力远正试图把握万亿风口,依托其位于宜春的3GWh储能系统集成储能智能制造基地,试图在行业站稳脚跟。该基地去年10月刚刚投产一期1GWh产能。

科力远表示,目前该公司已获得储备项目30余个,规模共计超过10GWh。2025年,储能产业基金投资储能项目规模预计将达到4.7GWh。毫无疑问,受益最大的电芯供应商将是中创新航。

按照0.4元-0.6元/Wh的含税单价,每GWh对应约4亿元储能产品销售收入,若2025年储能项目规模达4.7GWh,则可带来18-20亿元营收。

然而,在储能业务尚未形成稳定盈利模式、行业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公司提出的“五年50亿”目标,仍然充满挑战。毕竟,其自身储能系统产能就远远无法满足自家电站需求。

科力远能兑现承诺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中创新航 ,科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