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
黔西南州普安县坐拥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禀赋。如何用好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西电东送”主要电源点之一,普安县在舞好资源“龙头”、唱好风光水火储“大戏”的探索实践中,正逐步实现多能互补、多业并进、多元发展的能源产业新格局。
山脊之上风光正好
清晨,和风畅漾。盘水街道与地瓜镇交界处的山脊上,横冲梁风电场21台风力发电机的巨型叶片划破晨雾,正将不息的风能转化为绿色动能。
“自2015年底首批机组并网发电以来,我们累计发电量超过6.5亿千瓦时,这相当于27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量,可节省标准煤2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3万吨。”三峡新能源普安发电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李培洋介绍,作为黔西南州首个建成投产的风电场,总装机规模42兆瓦,由2条35千伏集电线路汇集后升压至110千伏后送出,与贵州电网系统并网后送达千家万户。
视线南移,在新店、青山两镇交界处153.92公顷的荒山上,一片片光伏板泛着蓝色光芒。这座总装机容量120兆瓦,由43个光伏方阵组成的光伏发电场,是中电普安“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6个光伏子项目中首先通电的子项目。
推进能源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普安县早在10年前就开始布局风电、光电等新能源,横冲梁风电场、新店风电场、金竹坪120兆瓦光伏电站等多个新能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在建项目倍道兼进,谋划项目接续落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绿色引擎迸发出强劲动能。
“新型能源的占比会越来越重。”普安县能源局副局长张东升介绍,目前全县新能源项目已建成发电站13个,其中光伏电站11个。“从南部乡镇往县城方向,沿途将成为风电机的‘桑田’、光伏板的‘海洋’。”
项目带动转型升级
正午时分,位于青山镇的中电(普安)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办公楼旁,高约40米的钢制铁塔耸立蓝天,高压电流传输发出“滋滋”声响。
不远处的火电厂大门外,数十辆大型运输车排队等候卸煤。随着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高效清洁煤电机组建成投用,电厂已累计发电373亿千瓦时,其中约70%供贵州电网调配使用,约30%保障“黔电送粤”,近3年发电量、售电量及电煤采购量均持续位居省内同类型机组前列。
作为中电普安“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的重要节点,随着500千伏普源站、220千伏席草冲升压站、110千伏金竹坪升压站及配套送出工程冲击带电一次性成功,席草冲、金竹坪光伏146.1兆瓦顺利并网,5月31日,贵州省电力输送“主动脉”在普安区域全面贯通。
普安县是黔西南州主要的煤炭供应基地,全县煤炭储量占全州的59.61%。如何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布局,建立绿色低碳高效的能源开发利用体系,中电普安“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的并网发电,有效破解了普安在能源转型升级中的烦恼。
“用一个项目带动一个地方能源转型升级,在普安正在实现。”谈及助力普安打造大型综合能源基地,中电普安相关部门负责人王胜贤话语中充满自信。
“小水电开发建设也是动能转换中的重要一环。”张东升介绍,目前,普安县已建水电站30座,总装机8.159万千瓦,2024年总发电量2.06亿度,另有两座水电站在建。
能源产业富民强县
数据显示,普安县电力总装机容量达244.5万千瓦,其中火电132万千瓦、光伏88.5万千瓦、风电4.2万千瓦、水电9.8万千瓦、储能10万千瓦。
“普安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域,这是招商引资的明显优势。”普安县副县长洪珊介绍,该县目前已发现矿产21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6种、非金属矿产12种。围绕煤、金、铅、锌等优势矿产谋划招商引资,今年以来签约的10余个项目中,能源类就占了8个。
4月,普安糯东煤矿地面抽采煤层气(瓦斯治理)及综合利用项目已完成青山镇洞口村场地3口钻井压裂工作,并进行排采试验。对煤层气“先抽后采”,既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又实现了资源的梯级利用,标志着普安在瓦斯治理和清洁能源开发领域迈上新台阶。
资源“龙头”舞起来,风光水火储“大戏”唱起来。能源变革在重塑普安经济版图的同时,也在民生领域产生深远影响,群众增收结构正发生可喜变化。
青山镇高兴社区上高寨组电厂大道一旁,郑登强的“大众餐馆”食客爆满,除了招待上门的客人,郑登强还忙着为运输车驾驶员送餐。餐馆对面,62岁的汪高祥也在自家百货店内忙活。沿大道两侧,杨刚、杨峰等14户村民将楼房改造成民宿、酒店经营,依托项目建设快步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