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氢能科技”)党委书记、董事王新宇在2025氢能产业发展大会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氢能产业发展推进会上表示,通过构建零储运中转和零冗余成本的直连模式,破解氢能产业发展制约。
王新宇表示,作为全区氢能产业链“产销一体”的排头兵,目前已与内蒙古金鄂博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丰洲材料有限公司、包头威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合作,实现了天然气掺烧绿氢。
王新宇分析,当前绿氢产业面临的痛点问题,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是导致下游用户“不愿用”的主要原因。
据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不完全统计,内蒙古氢能运输成本在终端成本中的占比近50%,是产业降本增效最大的“拦路虎”。
“降成本的核心就是减少中间环节损耗,增效益的关键是让氢能直送需求端。”王新宇建议,华电氢能科技提出以“源头直连管网”重构产业逻辑的发展新思路。采取绿电、绿氢、管网一体化布局,实现制氢站与用氢企业的物理直连,通过构建零储运中转和零冗余成本的直连模式,破解产业发展制约。
与此同时,在布局管网输氢工程方面,华电氢能科技即将建设达茂旗至包头市区长距离输氢管道,全长190公里。该管道建成后将打通山北到山南的输氢通道,降低76.9%的绿氢运输成本。
王新宇表示:“只有把绿氢运输成本降下来,绿氢才能逐渐替代传统能源。只有当终端用户‘用得起’,市场才会自发形成规模效应。”
针对氢能产业发展中存在制约绿氢消纳的问题,王新宇提出5条建议:
一是采取碳汇激励措施,争取绿氢在CCER认证方面获得公平配额。二是制定完善氢能产业发展的各类标准和管理办法。三是加快实施“氢能+交通”示范和化工领域应用。四是鼓励探索天然气掺氢;五是建立补贴奖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