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尽管安全和环保检查的力度均有所减轻,但主产地供应恢复不及预期,产地发运整体仍然偏低,叠加疏港措施的持续实施,北港库存继续减少,现货流通性较差,可售资源有限。
剧本网了解,安全生产月结束后,且大范围的环保检查也基本告一段落,市场之前普遍预测产地供应将逐渐恢复。
但实际情况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多数煤矿生产正常,出货良好,但在迎峰度夏之际,长协保供放在首位,市场外溢量减少。另一方面,内陆地区电厂日耗也在攀升,消耗增加之下,煤矿地销情况较好,下水煤发运增量受到抑制。
此外,部分主产地主汛期来临,强降水一方面影响露天煤矿生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煤炭外运。
与此同时,发运倒挂持续,且港口市场成交改善不明显,站台及市场户发运积极性普遍不高。
在上述背景下,铁路发运量低位徘徊,北港货源得不到及时补充,库存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2717万吨左右,基本接近去年同期。
另据了解,北港现有库存在大集团手中的集中度较高,中小贸易商货源偏少,即便有成交,部分甚至需要从产地现发。
因此,就当前的港口动力煤市场而言,尽管终端寻货采购依旧聊聊,且成交难度不小,但在现货流通性较差的情况下,货不对盘的情况较为常见,或也是成交偏少的原因之一。
在此情况下,贸易商挺价底气比较充足,报价不易下调,稍有利好极易反弹上涨,而利好支撑随着季节的转换正在逐渐显现。
暑天即将来临之际,旺季对市场情绪的支撑逐渐增强。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2024年为14.51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接近1.5亿千瓦。在高用电量影响下,卖方对今夏行情仍存在期待。
多重因素共振之下,贸易商惜售心态明显,捂货等待旺季行情的到来,进一步促使市场寻货难度增加,助推市场情绪。
天津某贸易商表示,虽然市场寻货需求一般,但在货源难找之下,价格下跌的可能性较低。
浙江一物流企业称,适期货源有限,有货的贸易商普遍都在等待旺季行情,捂货惜售,待价而沽,终端给价较低的话,基本找不到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