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煤出口国,近日,印尼政府考虑对煤炭征收出口税的消息引发了行业关注。该项关税机制仅在煤价高企时触发。反映出印尼政府在平衡财政需求与产业发展中所做的努力。
印尼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巴利尔·拉哈达利亚(Bahlil Lahadalia)近日表示,该项关税机制计划于2026年实施,仅在煤价高企时触发,但具体生效日期仍有待相关机构批复。
同时,有关当局仍在确定具体税率,但只有当煤价高企时才会向矿商征收出口税,如果煤价较低,政府不会给企业增加负担。
2024年该国煤炭产量达8.34亿吨,其中约半数出口海外,创造了巨额外汇收入。但与此同时,新政府推出的“学童免费餐”和“千万保障房”等民生工程需要持续财政投入。
更深层次看,从2014年禁止原矿出口,到2025年初要求出口收入滞留本土银行,再到上调镍、锡等矿产采矿权税率等,印尼政府始终在探索资源收益最大化的相关政策。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同步考虑对黄金出口实施类似机制,暗示这项政策可能演变为覆盖多矿种的系统性财税改革。
—— 业内反响 ——
该消息公布当日,印尼因地卡能源(Indika Energy) 、普吉亚森煤炭公司(PT Bukit Asam)等多家矿企股价应声下跌0.8%,凸显出投资者担心其利润可能受到影响。
彭博社行业研究分析师玛丽·艾伦·奥尔森(Mary Ellen Olson)此前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因地卡能源、印尼Medco国际能源公司、自由港印尼公司(Freeport Indonesia)可能受出口征税的影响最大。
奥尔森表示,出口煤征税计划将为印尼矿商带来政策不确定性,并且对于流动性差、多元化程度有限的高收益企业而言可能提升再融资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现有债务负担较高、现金储备有限、业务多元化程度低以及严重依赖于出口市场的企业而言。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当前印尼煤企已承受着15-35%的累进采矿税率、出口收入国内留存一年以及强制国内销售义务(DMO)等多重负担,环境合规成本同样在上升。新增出口税或将挤压本就受煤价波动影响的利润空间,尤其威胁高负债企业的生存能力。
另外,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削弱长期投资意愿,进而影响国家能源安全。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国际资本对化石燃料项目的审慎态度日益明显,并且当前正值国际煤价剧烈波动期,此时释放增税信号可能放大市场的负面预期。
—— 煤企应对之道 ——
印尼煤炭生产商面临着保持竞争力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的双重挑战。潜在应对措施包括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抵消潜在关税影响;促进业务多元化,开发受出口关税影响较小的矿产资源;垂直整合,发展下游能力以获取附加价值;财务重组,在关税政策实施前强化资产负债表等等。
长期来看,2026年关税拟生效时间为煤企战略调整提供了窗口期,为实现长远发展,这些煤企可根据不同价格情景下设定不同财务模型并分析影响、实现投资组合再平衡并创新投资结构、使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提升环境和社会绩效等。
不过从目前来看,政策的实施尚存不确定性,具体实施细则也尚待明确。但整体来看,印尼强化资源控制的政策趋势已不可逆转。
对于全球能源市场而言,这预示着传统大宗商品贸易规则正在重构。短期来看,引入出口税是推动印尼煤炭行业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可加速运营效率,有助于政府增收以及边际生产商之间的整合。长期来看,印尼煤炭行业可能会逐渐适应新财政措施,并继续保持其出口主导地位,但也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