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淅淅沥沥,藏在小巷深处的镇海幼儿园门口已是人头攒动,虽然乌云密布,但家长们的脸上却“放了晴”。“之前我最讨厌下雨天,小朋友在门前的花园玩耍,一不小心就会因为鹅石滑倒,我心都提到嗓子眼,现在新铺的地面,又平整又清爽,放心多了呀!”家长们望着刚刚改造过的花园纷纷夸赞道。
由中交三航局四公司承建的镇海招宝山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涉及7个社区,57幢建筑,施工内容更是包括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市政综合改造、零星违章建筑拆除等,镇海幼儿园门前区域的改造便涵盖其中。
“虽然改造面积只有340平方米,但是我们不仅要把工程干好,还要让环境看着舒心、让家长觉得放心、让小朋友玩得开心,为了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暖心工程,大家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项目书记苏东燕望着眼前的焕然一新,回想起了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为了打造“微”幸福空间而“钻的牛角尖”。
“有良好的上学环境是头等大事,绝对不能耽误孩子们上学,把改造的‘好事’变成‘烦心事’。”项目负责人郑良虎在工程协调会上强调。然而,如何将对幼儿园日常运转的影响降到最低,光有决心还不够。项目书记苏东燕深知,必须“摸清底数”,才能精准施策。她主动与镇海幼儿园园长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沟通。过程中,园长坦诚地提出了担忧:“早晚上下学高峰,门口本就人车交织,施工车辆进出极易加剧拥堵,存在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午休时间非常宝贵,希望施工噪音不要造成影响。”
为消除园长担忧,项目团队反复推敲,最终敲定了“铁律”:靠近园门的所有施工,必须严格避开孩子们在校的核心时段,早上8点半之前绝不开工,确保孩子们能在一个安静、有序的环境中入园,午休时间也必须全面停工,尽量将施工时段压缩。
“园长还提出让我们把握五一劳动节假期,幼儿园的‘空窗期’,集中力量抢一抢工期。”这个提议传达给项目职工时,大家都眼前一亮:“我们正愁怎么把压缩的时间抢回来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纷纷附议,没有一句怨言。项目团队立刻调整方案,迅速敲定了这个利用“黄金假期”赶工的计划,在幼儿园门前这片“微”工地上挥汗如雨,争分夺秒地推进工程。
于是,即使工期紧、任务重,项目团队在严格遵守“8点半后开工、中午停工、假期抢工”的铁律下,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也绝不打折扣。施工现场每天都会下起“毛毛雨”,这是施工员在施工过程中协助工人严格控制扬尘;崭新的标准化围挡严丝合缝地立起,将施工区域与小朋友在门前的活动区域清晰、安全地分隔开来,鲜艳的警示标识也格外醒目。然而,要将这片“微天地”真正打造成为孩子们的“安全港”,还需要在每一处细节上精雕细琢。
这份精雕细琢,首先体现在对安全隐患的“零容忍”上。针对家长们最揪心的鹅石滑倒问题,项目团队反复比选方案,最终决定将这片区域彻底“换装”,舍弃光滑的鹅石,精心铺设了带有细微槽面的防滑石材路面。
在施工过程中,原本四四方方、棱角分明的老旧花坛边角,在安全员眼中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小朋友跑跑跳跳,直角最容易磕碰。”安全员桑超克拿着图纸比划着。项目团队立即决定将四个角“削”去,计划把花坛改成更为圆润、安全的八角形。然而,就在花坛边角改造时遇到了难题,作业空间有限,大型机械完全无法施展。“那就用手工改!”施工员柴鹏带领工人们蹲在花坛边,一锤一凿,小心翼翼地手工打磨掉坚硬的棱角。“微”幸福就这样被一点一滴地“打磨”进了这片小小空间。
当磕碰的风险被细心化解,项目团队的目光又投向了如何让这片空间更具温度与便利。“改造,不仅要好看安全,更要实用贴心。”项目团队始终惦记着幼儿园门前高峰时段家长聚集、车辆交织的混乱场景。为此,项目部特意采购了10个敦实厚重的花岗岩石墩。“这些石墩子看着不起眼,作用可大着呢!”柴鹏介绍道。它们被巧妙地安置在幼儿园入口两侧和花园边缘,既能有效引导人流、防止车辆误入,又为等待的家长们提供临时歇脚的地方。同时,在幼儿园正门口,一片生机勃勃的仿草坪的绿色软布被精心铺设开来。“下雨天踩上去软软的,不会溅泥水,小朋友不小心摔了也有个缓冲。”一位刚接到孩子的奶奶指着脚下的草坪,笑容满面。这方寸之间的绿草与石墩,共同构筑起一道充满关怀的风景线,让接送孩子的短暂等待也增添了一份暖意。
微风轻拂着绿色草坪,细密的雨丝落在防滑路面上,苏东燕站在焕然一新的幼儿园门前,望着孩子们在花园里嬉戏,家长们倚着石墩轻松交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着这片小小的天地真正‘活’了起来,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她感慨道,“这片340平方米的改造,面积虽‘微’,却是我们用心作答的民生考卷——用‘实’字筑基,在‘细’处生花,让‘暖’意绵长。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聚的是民心。这方寸之间的‘微’幸福,就是我们最想留给招宝山居民们的温暖印记。”(文字:韩轶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