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综合
  • 深耕质量管控一线 铸就精品电力工程

深耕质量管控一线 铸就精品电力工程

2025-09-25 09:27:07 中国能源网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电力建设行业迎来高速发展。工程质量,作为行业生命线,不仅关乎能源安全,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山东电建一公司电网工程公司有一位年轻的95后“质量守护者”——王庆。从初出茅庐的技术员到独当一面的质量专工,他以一线为纸、以实干为笔,书写出一段关于坚守与突破的质量故事。

微信图片_20250924171536_97_265.jpg

淬火成长从一线走出的质量“内行人”

“土建是电厂的骨架,每一根钢筋、每一方混凝土,都关系着整个工程的终身质量。”2021年8月,王庆刚刚加入凯润东方EPC总承包项目时,便在师傅的带领下认清了质量工作的本质和重要性。

那段时间,他白天扎根现场,紧盯钢筋绑扎、模板支护、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晚上挑灯夜读,钻研规范标准、整理验收资料。“那本《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几乎被我翻烂了,”王庆笑着说,“质量没有捷径,就是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在电厂项目期间,他系统掌握了土建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从地基处理的压实精度管理,到上部现浇框架的施工质量把控,从大体积混凝土的工艺优化,到屋面防水的规范化施工,逐步构建起对电力工程实体质量的整体认知。

“电厂是精密系统,0.1毫米的偏差,可能就意味着运行阶段数年的问题。”这种对精度近乎严苛的追求,让王庆自入职伊始,便在质量管控领域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2022至2024年,是他快速成长的三年。王庆加入电网工程公司着手参与电网工程项目建设。济南机场变电站工程、通榆风电工程、滨州天然气外电工程、国华海上风电项目输变电工程……足迹遍布海南、吉林、山东,从陆上到海上,从传统电力到新能源项目。

王庆很快适应职务和工作内容的转变。在济南机场变电站项目中,他深入学习GIS设备安装与对接工艺,掌握了高电压等级电气设备的精准就位。在通榆风电项目建设中,他系统研究了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寒冷地区耐久性保障措施。在国华海上风电项目输变电工程中,他全面掌握了浅海区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方法,并申报科技创新,目前该实用新型专利已成功受理。

“每个项目都是一个新的课堂,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但解决问题的逻辑是相通的。我们要吃透规范、摸清工艺、紧抓主线、闭环管理。”王庆逐渐总结出质量管控规律。从土建施工到电气安装,从输变电到风电,跨领域、多专业的实践,让他逐渐养成系统化的质量视角。

“看质量不能走马观花,得蹲得下去、沉得下心。”在国华海上风电项目输变电工程期间,他奔走在变电站与输电线路之间,每日两点一线,反复核查设备安装精度与防腐蚀工艺,自言道,“海边环境苛刻,任何一个细节疏漏,都可能引发重大质量风险。”

体系为纲,构建质量管控新范式

2024年7月,王庆担任电网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质量专工。岗位变了,但他对“质量是干出来的,不是查出来的”信念却愈发坚定。

他意识到,传统质量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规模化、复杂化的建设需求。“过去我们更多关注‘事后检查’,而真正的高质量应体现在‘过程控制’和‘体系保障’。”

王庆深入剖析电网工程公司质量管理的难点,发现碎片化、被动响应式的管理方式已成为提升工程质量的瓶颈。为此,他牵头升版《质量管理办法》,将“全员责任”“流程嵌入”“数字管控”等理念融入制度,明确各岗位质量权责,建立从项目策划到竣工验收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流程。他还协助编制《产品防护管理办法》,细化各类设备、材料的防护标准与措施,为工程质量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他看来,再完善的体系也需要人来执行。“意识先行才能行为到位”,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他以2025年“质量月”“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促进质量强国建设”为主题,策划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质量提高活动。组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规培训,结合典型质量事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让法规条款变得鲜活示例。指导项目部开展质量知识竞赛,激发一线人员“比、学、赶、超”的热情。推动全员质量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让“质量第一”从口号变为每一位员工的行为准则。

“我们要让每一个施工员、每一位技术员都明白:他们不仅是工程的建造者,更是质量的‘直接责任人’。质量管控不是约束,而是对劳动成果的最好保护。”王庆说道。

凝聚团队,众志成城筑牢质量长城

“一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这是王庆工作多年以来的深刻感悟。在他看来,高质量工程背后必须要有一支专业、专注的质量管理团队作为支撑。

针对公司质检人员专业结构不均衡、年轻质检员经验不足等问题,他制定了一套系统的赋能计划。2025年初,他推动实施“质检队伍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针对建筑、电气、线路、焊接、汽机5大核心专业,组织开展专项培训与考核,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我们不能满足于‘大概齐’,必须追求‘精准专’。”他倡导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培训模式,重视质检人才的专业认证,两年间,他累计组织协助74名质检员参加取证培训,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专业精湛的质量管理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坚实力量。

培训只是起点,真正关键的是将知识转化为现场管控能力。年轻质检员在不同类型项目交流学习期间,王庆加强赋能指导,毫无保留分享自身所学,为其快速积累经验。“在风电项目学的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可以用到电厂或换流站工程;海上输变电项目掌握的防腐技术,对陆上项目同样有借鉴价值。”一位年轻质检员表示,“经常跨项目实践让我们学得更多,成长更快。”

他将“质量创优”作为锤炼队伍、凝聚共识的重要抓手。在雄安金湖未来城项目电力配套工程创优期间,他协助团队从设计优化、工艺创新、资料规范等维度全面梳理,逐项攻克质量难点。“那段时间,团队经常为了一个工艺细节讨论到深夜,但没有人抱怨,因为大家都明白,我们不仅在创奖,更是在创造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工程。”最终,该项目荣获2025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奖项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鞭策。”王庆说,“通过创优,我们真正实现了‘工程出精品、团队出精英、管理出经验’的目标。”如今,他已成为公司工程质量管控的中坚力量,持续为“电建铁军”品牌注入硬核质量内涵。

从风电到输变电,从技术员到质量专工,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王庆对工程质量始终如一的敬畏与执着。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我们就像电力工程的‘质量钉钉人’,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钉得牢、钉得深、钉得实。”

如今的他,依然时常奔波在各个项目之间,继续以严谨和执着,书写着中国电力工程质量故事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