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林州热电公司生产现场进入“双线作战”关键期。1号机组按计划停机开展C级检修,一场关乎设备健康与长期发电效率的“设备体检”全面铺开。与此同时,2号机组肩负起区域保电重任,需在单机运行模式下持续稳定输出电力。面对“检修不停供、保电不降质”的双重考验,林州热电公司以系统化部署、精细化管控、全链条保障,交出了一份能源安全与生产效率兼顾的答卷。
该公司第一时间召开2号机组单机保电专题部署会,明确“检修、保电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目标,构建“公司领导统筹、部门协同推进、班组落地执行”的三级责任体系,将保电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
针对单机运行风险特性,公司制定并下发《2号机组单机稳定运行保障方案》,从设备运维、人员操作、应急响应等方面细化具体措施,明确操作标准与时间节点,确保保电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结合单机运行可能面临的突发情况,针对性开展应急演练,模拟辅机故障、磨煤机断煤等场景,组织运行人员实战化训练故障判断、参数调整等关键环节,通过“以练代战”提升全员应急处置能力。
1号机组C级检修涉及项目多、参修人员杂,与2号机组运行区域相邻,交叉作业风险突出。为杜绝安全事故,该公司从物理隔离、制度执行、动态监督三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现场管控体系。
在物理隔离上,公司在两台机组之间设置硬质隔离围栏醒目标识,明确划分检修区与运行区边界,从空间上阻断无关人员进入2号机组运行区域,有效防范走错间隔、误碰设备等风险。在制度执行上,严格落实“两票三制”要求,所有检修作业必须提前办理相关票据,经技术、安全部门双重审核合格后方可开工,坚决杜绝无票作业、违章操作等行为。同时,该公司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强化监督,通过厂区全覆盖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作业现场,安排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不定时、不定点”动态巡查,重点检查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高危环节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对发现的违章行为当场制止、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教育,以“严监督、严考核”倒逼安全管控落地,确保现场作业“零违章”、安全生产“零事故”。
安全生产,预防为先。该公司将风险管控关口前移,以“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为原则,全面推进风险预警预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决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该公司严格执行“三讲一落实”制度,要求各班组在每日作业前召开风险分析会,结合2号机组运行参数与设备状态,逐一梳理潜在风险点,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并明确责任人与监督人,确保风险可控在控。技术部门每日对2号机组关键参数进行深度分析,重点跟踪锅炉压力、汽机振动、发电机温度等指标,通过参数变化趋势预判设备潜在问题,一旦发现异常,立即组织技术骨干开展专题研讨,制定预控方案并下发至班组执行。此外,公司采取“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夜间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号机组重要辅机、电气设备、管道阀门等关键部位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发现的小缺陷,要求当班人员立即处理,做到“小缺陷不过班”;对影响机组安全的大缺陷,启动应急抢修机制,调配骨干力量连夜攻坚,确保“大缺陷不过夜”,切实保障2号机组设备健康稳定。
该公司高度重视燃煤管理,从煤质把控、设备维护、配煤掺烧三个方面发力,确保2机组“吃得足、吃得好、吃得顺”。
在煤质把控上,实时跟踪入厂煤的热值、水分、灰分等指标,建立煤质动态台账,一旦发现煤质不符合要求,立即与供煤单位沟通协调,及时调整供煤计划,确保入厂煤质稳定。同时,加大上煤设备维护力度,检修人员定期对输煤皮带、给煤机、碎煤机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更换磨损部件、清理积煤,确保上煤系统运行顺畅,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燃煤供应。在配煤掺烧方面,每日根据入炉煤质分析报告,动态调整不同煤种的掺配比例,优化锅炉燃烧调整参数,确保锅炉燃烧充分、工况稳定,既降低燃煤消耗,又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精细化的燃煤管理,为2机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充足、优质的能源保障。
截至目前,林州热电公司1机组检修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2机组在多重保障措施下持续安全稳定发电。下一步,公司将继续紧绷安全之弦,动态优化保电措施,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完成检修与保电双重任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电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