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低硫煤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高硫煤炭产品不仅面临滞销困境,售价折损问题也愈发突出。该公司11#煤层原煤经洗选加工后,硫分指标仍居高不下,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企业发展遭遇“卡脖子”难题。
“11#煤产品高硫分的问题,单纯依靠传统洗选工艺,很难突破解决。”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谢志红在煤质分析会提出,要跳出洗选工艺解决洗选问题的方略。
为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他们主动求变、大胆创新,启动“11#与13#煤层配洗降硫”精益项目。他们依托11#与13#煤层原煤品质互补特性,将两种原煤科学配比后共同入洗,借助不同煤层煤质的天然差异与精准“配洗”技术,实现煤炭产品质量的调控与高效提升。
“我们专门成立‘产洗销’管理团队,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全流程推进精益配采、分仓储存、精准配洗,通过科学优化产品结构,实现降硫、提质、增效的多重目标,企业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谢志红向笔者介绍着项目推进思路。
他们通过预先对11#与13#煤层原煤开展全面细致的煤质检测,精准掌握硫分、灰分、发热量等关键指标数据,精确计算出满足目标产品硫分要求的最优混合比例,为配洗工作筑牢科学基础。
此外,他们建立常态化“产洗销”协调会制度,每天准时召开跨部门会议,确保生产、洗选、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分工明确,形成全链条联动的工作格局。
11#与13#煤层配洗降硫项目,在有效降低产品硫分的同时,还同步优化了热值、灰分等其他关键质量指标,全面提升煤炭产品的综合品质与利用价值,助力产品成功进入更高价值销售渠道,实现销售价格上涨与利润空间最大化的双重突破。
据该公司煤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姜开志介绍,配洗后,不仅精煤质量满足市场、政策和客户要求,综合售价每吨也比原来提高40多元。
这场以“配洗降硫”为核心的创新实践,让该公司成功破解高硫煤滞销的发展难题,探索出一条煤炭企业依托技术创新、精益管理实现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作者: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