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2025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宣布甘肃武威建成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成为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标志着第四代核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验堆关键设备100%国产化,整体国产化率超90%。计划2030年前建成30兆瓦研究堆,2035年实现百兆瓦级示范堆并网发电,推动商业化应用。
钍基熔盐堆技术的颠覆性在于, 它用钍替代铀作为核燃料, 彻底解决了传统核电的三大痛点:
1. 安全无忧:熔盐冷却剂遇冷自动凝固, 反应堆“熄火”机制,堪比智能断路器, 福岛式的堆芯熔毁就会成为历史;
2. 资源革命:中国钍储量28万吨,是铀的3倍, 1吨钍的能量,相当于200吨铀,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的“钍矿宝藏”,足以支撑千年能源需求;
3. 场景自由:无需依赖海水冷却,沙漠、内陆甚至太空都能部署,与光伏、风电形成“核光风储”多能互补网络。
而包钢股份,凭借其作为铁矿副产品而存在的、成本极低的巨量钍资源,天然地处在了成为未来全球“钍燃料之王”的战略位置。拥有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探明钍矿储量22万吨,占全国总量的75%以上。远景储量预计超30万吨,矿区总探明资源量可能突破100万吨。1吨钍的能量,相当于200吨铀,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的“钍矿宝藏”,足以支撑千年能源需求!
钍基熔盐堆概念股主要涉及钍资源、核心设备、关键材料、工程建设等环节:
上游资源
包钢股份:掌控白云鄂博矿区,钍储量占全国约77%,是潜在的钍资源供应商。
中游设备
东方电气:参与主泵、换热器等核心设备研发制造,核电设备技术实力强。
宝色股份:为实验堆提供主容器、堆内支撑装置,解决高温熔盐腐蚀难题。
浙富控股:子公司四川华都提供控制棒驱动机构,应用于实验堆并通过验收。
海陆重工:承制余排换热装置(安全系统关键设备)并通过验收。
上海电气:参与实验堆与示范堆建设,主导二次熔盐换热装置研发。
关键材料
宝钛股份:研发的钛合金用于堆内管道、容器等部件。
方大炭素:核级石墨材料供应商,产品用于中子慢化剂等。
西部材料:供应核级锆材、钛铌合金等用于堆芯与管道。
华菱钢铁:独家研发实验堆安全容器用SA738Gr.B核电钢。
久立特材:高温镍基合金无缝管用于熔盐输送系统。
工程建设
中国核建:核工程建设龙头,参与实验堆等项目。
上海建工:与中科院合作,承担实验堆及部分基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