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动力煤市场观望情绪较浓,不管是产地还是港口,需求均较为低迷,但价格表现却有明显差异。
产地方面,由于前期煤矿价格上涨较为明显,交易环节操作难度偏大,因此市场畏高情绪在逐渐升温,叠加铁路运费上调、外购价格连续下调影响,导致买方采购积极性快速下降,短期煤矿库存积累较为明显,价格承压普遍下调。据CCTD监测,上周晋陕蒙矿价周环比累计下跌10-20元/吨。
港口方面,沿海电煤消费正处于淡季水平,叠加进口煤价格优势较为明显,因此电厂采购内贸现货的意愿偏低,而随着“金九银十”收尾,非电需求也乏善可陈,港口现货交投氛围较为冷清,但受铁路运费调整导致发运成本上升影响,市场资源集港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卖方多无降价出货意愿,整体以僵持为主。
进入本周后,不管是产地还是港口,价格均快速转涨。截至11月3日,“CCTD环渤海动力煤现货参考价”5500K、5000K、4500K三个规格品分别收于772、680、589元/吨,日环比变化+2、+2、+1元/吨。产地方面,榆林5800K、鄂尔多斯5500K、朔州5500K收于620、565、605元/吨,日环比变化+10、+15、+5元/吨。
动力煤市场在局部短暂回调后即再度迎来全面上涨,主要支撑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供应端存在收缩预期。下半年以来,全国煤炭产量持续同比负增长,推动煤炭市场供需关系由上半年的明显宽松逐渐转为基本平衡,而在反内卷、超产能核查、安监的持续性影响下,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受抑制的预期继续存在,特别是受去年高基数影响,市场普遍预计四季度的煤炭产量增速同比降幅将继续扩大。
二是需求端存在增长预期。随着四季度稳增长相关政策效能的逐步释放,投资和消费相关活动均有积极变化,加之近期中美贸易谈判出现积极进展,这将对后期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积极影响,进而推动动力煤消费继续增长。同时,今年不少地区气温下降偏早,导致市场对冷冬的期待较高,在预期未能证伪前,将持续对动力煤市场形成利多影响。
三是中下游环节库存同比偏低。大秦线检修结束后,港口库存并未随之上升,反而出现下降,据CCTD监测,截至11月3日,环渤海主要港口库存2327万吨,同比下降249万吨,降幅9.7%。而受10月份“南暑北寒”的特殊天气影响,终端库存也未能在淡季实现有效积累,目前内陆、沿海动力煤终端库存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综合来看,在现阶段中下游库存同比偏低,后期又存在供给收缩、需求增长的预期影响下,导致动力煤市场整体心态较为乐观,预计在上述利好支撑未能证伪之前,动力煤价格有望延续易涨难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