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氢能
  • 全链布局 氢启未来——白云鄂博全力打造全国氢能产业新高地

全链布局 氢启未来——白云鄂博全力打造全国氢能产业新高地

2025-11-20 09:40:59 白云鄂博发布   作者: 张 鑫  

在能源转型的时代浪潮中,白云鄂博——这颗璀璨的“氢”星正在塞外北疆冉冉升起。近日,国家能源局第一批氢能试点名单正式公布,包头市强势入围自治区唯一、全国仅3个的全链条发展试点地区,而作为核心支撑的白云鄂博至包头市区氢气长输管道工程同步入选全国试点项目。这座“富饶神山”的氢能产业版图,正以破局之势惊艳全国。从绿氢制取到长输管道,从加氢网络到多元应用,白云鄂博正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全力打造全国氢能产业新高地。

氢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完整的“制储输用”生态,白云鄂博已构建起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目前全区已投产氢能及配套项目1个,在建项目4个,产业增长势头迅猛。2024年实现产值0.24亿元,2025年1—10月预计产值飙升至0.91亿元,短短一年间展现出氢能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制氢环节作为产业根基,白云鄂博已抢占绿氢发展制高点。内蒙古华电20万千瓦新能源制氢项目已成为区域内的标杆,其年产能达7800吨绿氢,占内蒙古自治区的13%。该项目已稳定运行一年半,实现了100%绿电制氢,且氢气纯度超过99.999%,品质卓越。今年1-10月,该项目已生产绿氢3592吨,占全区产量的56.4%;预计全年产量将达5000吨,同比激增121.6%,产能利用率保持在64%以上的高水平。展望未来,内蒙古华电100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和华电拓阳50万千瓦风电制氢一体化两大项目正加紧推进,建成后将新增高达7.5万吨的绿氢产能,为区域氢能经济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

氢能的规模化发展,高效、经济的输送与加注体系至关重要。当前,白云鄂博正全力推动白云鄂博至包头市区195公里长输氢管道工程项目在年内建成。这不仅是全国首条长距离、大规模输氢管道,更是一项颠覆性的成本革命。项目投入使用后,氢气从白云鄂博输送至包头市区的成本,将从目前使用管束车(如华电的车型,运输能力分别为360公斤和500公斤)的约13元/公斤,大幅降至3元/公斤以下,极大提升了绿氢的市场竞争力,为产业规模化发展扫清障碍。同时, 该项目不仅能够为包头提供清洁工业原料,更将激活千亿级氢能市场。管道建设将带动电解槽、储氢罐等高端装备需求,投运后预计推动加氢站建设提速50%,并催生“制氢装备—管道建设—氢能应用”一体化产业链。

在加氢与应用环节,白云鄂博正多点开花、多元拓展。加氢网络建设稳步推进,上海申能在白云鄂博铁矿布局的日充装量1吨加氢站已调试完成,专为矿山氢能通勤车提供服务;内蒙古华电投资的日充装量4吨加氢站也已完成发改委立项备案。

氢能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其广泛的应用中。白云鄂博积极开拓、不断丰富多元应用场景。国内首个天然气掺氢项目在金鄂博氟化工成功示范,实现2000吨/年的掺烧规模和20%的最高掺烧比例;氢化工领域也传来好消息,水木明拓绿氢制60万吨绿氨项目正在推进,待相关协议签署后,将带动2.8万吨绿氢消费,构建起“制氢—用氢”的闭环生态。

从凭借丰沛风光资源打造绿氢制取高地,到以创新管道项目破解输送成本难题,再到交通、工业、化工等多领域应用示范的扎实推进,白云鄂博正以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坚实的项目步伐,勾勒出一幅北疆氢能产业的壮丽蓝图。国家级试点的落户,既是对过往探索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随着储氢、燃料电池系统等空白环节的补齐,以及更多重点项目的落地投产,这座草原深处的氢能新城,必将以更完整的产业生态、更领先的技术水平、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成为全国氢能全链条发展的标杆,为绿色低碳发展书写精彩答卷。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白云鄂博,氢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