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聚焦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成立

2010-11-22 09:03:08 科技日报   作者: 向杰  

11月15日,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在京成立。这标志着我国从技术层面向太阳能产业发起了总攻。

突破高层建筑的太阳能应用问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总工程师孙克放:现在成立太阳能联盟或者协会的有不少,但从金属材料的应用方面组成的联盟仅此一家。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在太阳能这个领域里,不管是真空管的还是平板的产品都离不开铜,因此突破铜的关键性技术是这个联盟成立很重要的原因,甚至于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工艺标准,来共同推进太阳能产业的发展。

太阳能在高层住宅的推广,是以后的主要发展方向。因为中国的城市密度越来越高,大量人口向城里转移,我们城市化以1%的速度发展,高层住宅越来越多,在密度高的情况下,我们要推一种被动式住宅,国外被动式住宅都很低,差不多在七层以下,但是中国一定要在高层里做被动式住宅,被动式住宅能利用什么样清洁能源呢?最大一块就是太阳能。这个联盟的任务是在高层建筑里要突破太阳能的技术应用,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了,中国在高层建筑里太阳能产品的工艺水平会大大提高。我希望这个联盟能够以此为立脚点,共同使我们太阳能产业不但世界第一,而且变成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太阳能产业。

我国集热器生产能力占世界七成

住宅和城乡建设部节能与科技司隋小龙:太阳能光热在我们国家发展很早,建设部推动可再生能源工作非常重视。从2009年开始,我们推动太阳能屋顶示范计划,这个计划我们做了两批,一共210个项目,这项工作对启动我们国家太阳能光电应用市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杠杆作用。

在示范基础上,我们2009年开始,从抓单个示范到推广区域示范,我们和财政部一道推进太阳能光热和太阳能光电,以及浅层地能热泵这种城市示范和农村地区的县级示范,这也是政府在推动太阳能可再生应用的里程碑式的政策。这项政策也是获得了各地方政府包括业界非常大的反响,目前我们一共做了47个示范城市,98个示范县,这些示范城市和示范县,我们预计如果全部完成示范任务之后,将能够新增可再生应用面积2.6亿平方米,所以从单个项目示范到区域示范,整体推动我们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有一些地方省结合自己的情况,已经出台了强制推广太阳能光热系统的政策,比如山东规定了新建建筑在12层以下的住宅和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必须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海南、深圳、江苏、河北省市也都出台了相关的强制推广政策,可以说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已经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据统计,到2009年,太阳能光热的保有量是1.45亿集热面积。另外,我们产业现在也是在蓬勃发展,每年集热器生产能力在4000万平米以上,占到全世界生产能力70%左右。

平板集热器已成产业发展共识

北京九阳实业公司董事长杨德山: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引领行业潮流,被世界瞩目,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产品90%以上为真空管集热器。太阳能热利用行业随着30%多年发展,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其出路在于太阳能与建筑物的结合,早在2001年,建设部就在太阳能行业里提出这个理念。我们认为,真空管集热器在家用热水器产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在中高温应用领域存在一定优势,而平板集热器无论在故障率,寿命,低温应用效率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强的优势,也就是说,平板集热器更适合在生活热水、采暖等低温领域的工程应用,尤其是在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工程应用方面,更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认知在行业内外也正在形成共识,这也正是联盟所倡导和提倡的。

从最近一年多来,太阳能光热利用工程化发展速度和众多厂家积极投资平板集热器就可看出端倪。国际铜业协会与业内领先的太阳能厂、设计院、房地产开发上适应形势,联合成立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正是为了促进太阳能光热利用工程和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工程领域健康发展而走的一步好棋。

联盟是企业资源的聚合

国际铜业协会建筑能源管理项目经理黄俊鹏: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联盟有别于通常大家见到的联盟,我们更多的强调供给和需求的障碍,解决障碍,促进太阳能系统的发展。我们的宗旨有三个方面,第一就是金属流道成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第二点就是推动太阳能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包括建筑一体化,采样能材料,物业热利用,热发电,海水淡化等;第三方面就是通过影响政策和标准消费者,帮助太阳能行业在下游企业和终端用户增加深刻的太阳能在节能减排,改善生活品质,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加强的工作。

联盟的性质是一个非法人的联合组织,我们更多是一种企业资源的聚合,在政府的指导下,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成立这么一个非官方的横向联合,我们有7家核心企业——江阴万龙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嘉普通太阳能公司,北京创意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九阳实业公司,山东力诺新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鹏桑普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太阳能研究所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