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沙油气合作 互利共赢

2011-04-26 11:14:15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 张 娥  

在传统的油气输出国和消费国之间,以市场份额换取稳定的资源供应是保障油气安全的双赢之计。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国两大石油巨头分别合资建炼厂,既解决了炼厂长期原料来源,又解决了炼油产品销售市场的难题。

■ 文/本刊记者 张 娥   

如果说上游是地质味十足的风险性的资源采掘,而下游则是传统的工业和商业,其竞争也更加富有“传统性”。

当以上、下游二分时,石油工业下游就包括从运、储、炼、化直到销售的过程。多数西方大石油公司是从下游成长而逐步获得在整个工业系统中地位的。著名的洛克菲勒的石油帝国就是以炼厂起家的,并通过控制运输而掌握上游的。

3月16日,中国石化集团宣布,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署建立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沙特阿拉伯西海岸城市延布(Yanbu)共同投资建设一座世界级深度加工炼油厂项目—红海炼油公司,并分别持有红海炼油公司37.5%和62.5%的股权。此举将扩大中石化境外能源获取渠道,并进一步保障中国的能源供应。

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石油集团披露与沙特阿美签署了协议。双方将共同在云南建设炼油项目,并将从资源、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合作。

中国石油财务总监周明春表示,之所以选择与海外合作伙伴在中国建设炼厂,主要是考虑中国石油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

种种迹象表明,中外合资炼厂建设,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战略转型。

双方互惠互利

国内最大的成品油生产企业中国石化集团与中东产油国的合作正变得越发密切,中国石化又一大型海外合资炼油项目—红海炼油公司落户沙特,引来业内外的关注。

中国石化集团与沙特阿美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天然气勘探、炼油、石油贸易、工程服务等领域都有实质性的合作。据了解,红海炼油公司计划于2014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红海炼油公司建成投产后,将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向世界各地市场提供清洁油品。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石化是重要的原油和成品油采购商,而沙特阿美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商,双方结成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促进燃料贸易合作,促进两个公司延伸在石油石化价值链的战略合作。同时,双方所拥有的行业知识、技术、经验将提升该合资项目的价值。

继投资上游建成1200万桶/日原油产能后,沙特阿美目前已把在下游进行世界级投资作为长期战略,红海炼油公司即为此长期战略的一部分。

显然,此次合作意义非凡。中国石化内部人士对外表示,这是中国石化首次有意向采用合资入股的方式,在海外投资建立第一家炼油厂。

转投发展下游炼油产业,或许是中国能源企业扩大海外石油来源的新选择。考虑到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原油出口的限制,进口成品油将有利于保障我国的成品油供应。与此同时,合资炼厂的油品可以灵活选择在世界其他地区销售,利润空间进一步放大。

专家认为,中国石化这次布局海外炼化市场,体现了对整个产业链完善的重视,将有助于中国石化降低海外布局风险,摆脱西方石油巨头对下游市场的控制。很显然,中国石化此举是在从“国内导向”向“全球化的视野”转变,经济效益也将明显提升。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认为,建立合资公司是双方合作较好的方式,中国石化能获取更多的境外能源渠道,而沙特阿美则可借助中国石化的营销网络扩大销售范围。

在传统的油气输出国和消费国之间,以市场份额换取稳定的资源供应是保障油气安全的双赢之计。

“随着合作的深化,合资炼厂的油品占领中国市场的份额会有明显的提高。”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朱和教授表示。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元华表示:“这种合作是一种共赢的模式。通过合资炼厂,帮助当地就业;而炼油产品可以运回中国国内,增加供应,这比运回原油再加工更经济更划算。首先,在输出国加工原油,解决了国内污染的问题;其次,运输一吨原油的空间可以运输更多的成品油,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运输成本。”

热衷于资源国

中国石油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在云南合资建立炼厂的项目同样让业内十分看好。

“允许输出国进入消费国炼油,让一部分利润给输出国,会使两者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向消费国提供原油,油品就成为输出国‘分内’的事。输出国为了更多获利以及实现多元化经营也希望产业链下延,而石油工业的特点则是要求将炼厂、油气化工厂建在有巨大消费市场的地区。”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抗教授指出。

可见,诸多因素促成了沙特石油公司与中国油企的多次合资。无论沙特石油公司是与中国石化,还是与中国石油开展股权合作,合资建立下游处理能力,间接解决了长期原料来源。

2010年沙特向中国出口原油4464.2万吨。2011年中国石油与沙特阿美的原油供应合同量将达到1000万吨。沙特阿美公司将根据一项长期合同向云南的合资炼油厂供应原油,而中国石油将负责在市场上销售这个炼油厂生产的精制石油产品。

专家称,中国的石油和沙特阿美的战略合作关系也代表了消费性的国家石油公司和生产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一次新合作。这是一种战略意义的转型。

目前海湾石油大国对于与中国在下游炼化领域合作兴趣颇多。有消息称,近日中国石化与科威特石油签订90亿美元协议,在中国南部湛江兴建一个年处理量1500万吨的炼油厂和一个年产100万吨乙烯的化工厂。该项目目前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而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中国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在天津合资建设炼油项目的协议。

朱和教授认为:“这些合作项目均表明,炼油项目建设上,我国石油公司与资源国企业合作的概率明显增加,也表明我国炼油工业战略举措的新转变。今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油气合作除了上游与资源国合作,下游合作项目也全面开展,这表明炼油工业发展思路有了新的方式。今后我国炼油业与资源国合作为基础,合作的面更广—从俄罗斯到沙特等诸多产油国,合作路子也更宽了,这肯定是好事。”

“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沙特与中国石油企业成功合作,两国公司从上游合作走向下游,都表明了合作项目的深入发展。合资炼厂,对产油国来说原油供应有了稳定的去向,而对我国而言则意味着有了稳定的资源供应。”朱和进一步表示。

“广种薄收”模式

短短20多年,中国石油工业开始在国外的下游显现其存在。中国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抗教授认为,中国公司在国外的下游领域取得进展是有困难的,但通过努力也是做得到的。

对中国来说,中东石油资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是,中东是西方石油公司传统的势力范围,他们在石油国有化后依然是各国家石油公司依靠的对象,其石油文化有浓重的西方色彩。之前,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有较强的警惕性,壳牌等巨头们出售的很多下游资产都不愿意卖给我国石油企业。

中国石化一位高层透露,公司此前多在上游资源参与投资合作,而在下游的炼油业务方面多以技术转让、工程建设的方式“走出去”,没有采用合资入股的方式。

尽管在红海炼油项目中,中国石化仅持有37.5%的股权,但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收获了。

张抗教授在其研究中指出,西方石油公司经营多年的老区中国公司仍有进入的可能,“石油蛋糕以瓜分完毕”是一个静止的不全面的说法,何况有些国家出于外交和能源出口多元化的策略也很欢迎来自中国的合作。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主要在世界范围内追求高回报,一些基础部门仍需要外国公司合资经营。

“我个人主张,我国石油企业可以趁各种机会‘广种薄收’,对每个较好的项目都参与一点,这可能更利于我国石油公司更多地占领市场份额。”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研究国际石油公司的王才良教授表示。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油气 中国 沙特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