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中给武华太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对煤炭行业企业而言,何为“重大进展”?在武华太看来,不能用简单的数字和绩效作判断:“它要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简单举例子,比如山西步入‘大矿时代’,就是‘重大进展’;一个煤企,若有条件把煤层气先采了再挖煤,就是‘重大进展’;而全行业真正做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了,才算‘重大进展’。”
看上去很放松,自信,又很坚定,这是十八大代表、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董事长武华太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底气来自于实力。尽管今年煤炭市场波谲云诡,但晋煤集团前10个月仍实现营业收入1334亿元、利润35.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煤化工板块,其营业收入是煤炭板块的近2倍。
“作为企业,我们已经尝到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甜头。”武华太告诉记者,正因如此,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中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这一句。
对煤炭行业企业而言,何谓“重大进展”?在武华太看来,不能用简单的数字和绩效作判断:“它要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简单举例子,比如山西步入‘大矿时代’,就是‘重大进展’;一个煤企,若有条件把煤层气先采了再挖煤,就是‘重大进展’;而全行业真正做到高碳能源低碳利用了,才算‘重大进展’。”
不局限、套用同一个模式
“目标定得高还是低,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方向不对。”武华太说,“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发展路径,实现资源利用方式的变革和多元化发展,对煤炭企业来说,是正确的,也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这其中要明确两个概念。武华太解释:“第一,多元化是针对大集团层面的,不是指二级、三级公司或者煤矿。子公司和煤矿要做到的是‘专业化管理’。这是新时期多元化与‘多种经营’的区别。第二,发展模式不拘一格。每一个企业历史沿革、现状、资源属性都不同,不能和国外企业比,就是在山西省内,也没有哪一个煤炭企业的模式可以简单套用。”
以晋煤集团为例,其突出建设的是煤—气—化、煤—焦—化、煤—气—电三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该集团在矿区率先提出了“先采气、后采煤”的思路,构建起了“采煤采气一体化,开发利用商业化”的瓦斯治理模式。
而今,晋煤集团地面煤层气抽采量和利用量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采出的煤层气与煤泥、煤矸石一起进行坑口发电,目前已形成189兆瓦的瓦斯发电装机容量,成为全国最大的瓦斯发电集群。
“采煤权和采气权分离的老问题若能解决,完全可以做到先把煤层气采出来,再采煤。现在很多煤矿做不到。”武华太认为,相比页岩气,煤层气无论开采成本还是技术,国有煤矿都有优势和成熟的经验,当先行一步。
“更何况,把气采出来,由瓦斯引起的重特大事故是完全能够杜绝的。”武华太告诉记者,在现有条件下,晋煤集团应用的是井上井下联合抽采工艺,抽采量很大,这是遏制瓦斯事故最有效的途径,“以前,抓安全好比拼刺刀,现在有了远程导弹,为什么不用?”(下转二版)
没有过剩就没有真正的优胜劣汰
新型煤化工板块是晋煤集团“十二五”发展的重点。
近期,国家煤化工“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出台。外界疯传,审批闸门将开;业界猜测,煤化工产品是否会出现新一轮过剩?
对此,武华太的观点很明确:过剩是正常的,没有过剩就没有真正的优胜劣汰。
“为了多元而多元,是跟风,必然被淘汰;有比较优势,才‘敢’发展。” 武华太告诉记者,晋煤集团上煤化工项目的一个重要战略意图是为了解决高硫煤的出路,“矿井采深增加,高硫煤的比率越来越大。含硫超过2%的煤,电厂没法用。我们的煤含硫量超过3%。通过工艺改造,我们能够经济合理地提取出高纯度的硫黄,别人不容易做到。”
“十二五”期间,晋煤集团将重点建设高硫煤洁净利用化电热一体化项目,通过集中造气替代传统的化肥生产工艺,主要生产高档复合肥、清洁燃料、烯烃等精细化工产品,并配套建设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发电等工艺成熟、开发前景好的新型项目。
“我们不怕竞争。”武华太说,“现在的煤炭市场是略微过剩,这是任何一个产业都要经历的过程。对企业来说,压力只在自己身上。比别人做得越好,我们自己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资源利用的变革还体现在保护环境和自然生态上。变单纯的保护为一种生产方式,这是煤炭企业努力的方向。
通过消耗煤矸石、净化矿井水、治理废气,2011年,晋煤集团万元产值能耗比5年前下降了34%。目前,该集团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收益已经到账3.36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通过CDM项目获利最多的企业。该集团还与远大可建公司合作,在矿区建设了可以拆卸、复用的建筑,减少能源消耗。
“企业今后要做的,是用好各类清洁发展政策,实现低碳发展。”武华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