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输配电
  • 全国人大代表闫少俊:“北电南送”迫在眉睫

全国人大代表闫少俊:“北电南送”迫在眉睫

2013-03-12 09:21:06 新华网吉林频

“华北、华中、华东地区电力短缺,三北地区电力过剩,却输送不出去。”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少俊说,这两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缺电地区矛盾有所缓和,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北电南送迫在眉睫,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提前动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闫少俊代表认为,我国电力供给每年耗煤40多亿吨,相当于人均年耗煤3吨,是大气污染、水污染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一次能源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很不均衡,大型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一般都在1000公里-3000公里。“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电力发展以就地平衡为主,带来煤电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缺等问题。”闫少俊说:“也导致我国发电企业大面积亏损,电力行业整体发展困难。”

近年能源开发加速向西部和北部转移,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的距离越来越远,到2015年全国一次能源将有2/3来自国家五大综合能源基地,“十二五”新增电力供应的2/3源于大型能源基地。“这决定了我国能源发展必须走集约化开发、远距离大规模输送道路。”闫少俊说。

特高压输电具有输电容量大、送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工程投资省、走廊利用率高和联网能力强等特点。闫少俊代表说:“只有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实现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才能够保障能源可持续供应,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能源和电力制约瓶颈。”

“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已经成熟并普遍应用。”闫少俊代表建议,将发展特高压纳入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电力规划和电网专项规划;加大对特高压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赔偿、拆迁和民事协调等方面,完善相应政策和标准,让“北电”尽快实现“南送”。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