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海油的“亮剑效应”

2007-01-01 00:00:0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韩晓平 杨元华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不仅仅是为了产生“协同效应”,往往在竞购活动中还会产生巨大的、意想不到的边际效应,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亮剑效应”。

中海油宣布退出竞购优尼科已经一年,尽管这次并购没有达到中海油预期目的,但这一破天荒的跨国收购,究竟为中国企业贯彻中央“走出去”战略留下了什么样的经验和财富,值得认真总结和深入思考。

向全球化要资源

4月28日,胡锦涛主席应邀访问肯尼亚,与齐贝吉总统共同出席了中海油在肯尼亚勘探开发6个区块,总面积达115,343平方公里的《产品分成合同》签字仪式。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表示:“我欣喜地看到合同顺利签署,与一个像肯尼亚这样的非洲友好国家签约,将为公司的长期增长积蓄更多潜力。”中海油在肯尼亚的快速发展,首先是受益于我国在非洲长期坚守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石的外交政策。同时,中海油的市场开拓人员也发现,每一个与中海油打交道的肯尼亚官员和合作企业,都为中海油敢于与雪佛龙竞购美国的优尼科石油公司而深感敬佩,对于中海油能够与国际石油巨头竞争的实力已毫不怀疑。中海油的“亮剑”,无形之间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成为中海油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

1月9日,在印度无法兑现收购承诺之后,尼日利亚南大西洋石油有限公司直接跃过第二、三位竞争者与排序第四的中海油达成收购协议,将位于几内亚湾的OML130项目45%的权益,该油田区块面积1295平方公里,高峰产量将可达34.2万桶/日(约合1710万吨/年),资源状况非常好,所有勘探井都有发现,被傅成玉称之为世界上“不可多得”的优质资源。

2006年2月17日,中海油与赤道几内亚能矿部、赤几国家石油公司(GEPetrol)签署关于该国S区块的产品分成合同。S区块位于赤几南部海上,水深30到1500米,面积约2287平方公里,由中海油担任技术作业者。中海油参与非洲市场开拓的经理蒋永智认为,赤道几内亚的项目中海油曾长期追踪,但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后项目进展异常顺利。近来,世界许多项目持有公司和政府机构都在主动与中海油联络,希望中国企业能够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其项目的勘探开发和投资。

中海油积极“走出去”,不仅得到资源国家的支持和欢迎,也出人意料地赢得了美国人的尊敬。美国有识之士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化竞争,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将不可阻挡。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2005年14位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榜单上,傅成玉名列其中,《时代》的评价:“他过人的胆识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中国在全球经济领域雄心勃勃的计划将越来越令人难以抗拒。”傅成玉在2006年7月31日接受《华尔街日报》夏雷(Shai Oster)采访时说:美国的政治家和民众因为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而感到“震惊”,人们感到震惊是因为出这笔钱的是一家中国公司,此前没人认为一家中国公司能够做这件事。夏雷则感叹:中海石油能被誉为当今中国最具开放和进取精神的公司之一,作为创业元老的傅成玉居功至伟。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举动,迫使美国和世界正视中国的能源需求,承认中国的能源需求是全球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国际社会应该在能源问题上与中国合作,中国企业“走出去”将有利于增加全球能源供应和平抑油价。美国能源部今年2月初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在海外找能源对美国无害”,“中国进行的海外石油资产的并购行动,只是取代了中国本来会在公开的石油交易市场上所进行的买卖。” 中国与那些美国企业不愿或无法投资的国家建立关系,有一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好处,即“这些行动实际上可能扩大了全球的石油供应总量”。1月24日访华的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国务卿佐利克也持同样观点,他也认为:“中国政府鼓励本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能源投资是自然的。”油气来源及其他能源的多元化,将有助于全球的能源安全。甚至曾经积极反对中海油并购的美国参议院的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迪克•卢格也认为:美国必须扩大能源问题上的国际协调,尤其是与中国和印度的协调,以解决令人关切的全球能源资源竞争问题。

由此可见,中央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在世界各地积极开发能源,通过海外并购不断增加中国对全球资源控制能力的方针是正确的,是符合“全球化”时代潮流的,是维持中国和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壮大中国企业的重要举措。

向全球化要资金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最大的收益来自国际金融市场,收购成为一次极有收效的企业全球形象推广,节省了大量的广告宣传费用。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高盛高华公司董事长方风雷指出:“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不仅为国家增加了与国际博弈的战略回旋空间,而且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格局下,从世界资源市场源源不断地获取资源,从国际金融市场源源不断地吸收资金而树立了榜样”。

中海油在2001年2月上市之初的市值仅为60亿美元,经过几年发展,到2005年6月中海油宣布竞购优尼科时市值已上升到223亿美元。到8月3日中海油宣布退出竞购优尼科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中海油总市值达293亿美元。并购过程使中海油市值增加了70亿美元,这其中虽然有油价攀升因素,但并购行动本身的作用不可低估,使国际金融资本更加看好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潜力。今年1月10日中海油宣布收购尼日利亚OML130后的市值296亿,到4月21日完成收购时的市值已经上涨到355亿美元。中海油通过“亮剑”引起了国际投资机构的关注,将边际效应延伸成为股价的飙升,有媒体称:“中海油将‘成功’与‘失败’都化为了真金白银收入囊中”。

4月28日,中海油为在尼日利亚作业募集资金,通过公司配售现有股份及认购新股份共募集资金153.75亿港币(约合20亿美元),成为中海油上市以来最大一次融资。这次配售吸引了大量国际投资者。消息发布几个小时内就超额认购倍数约5倍,说明国际投资者对于中海油的成长前景非常看好。其实中海油早在2003年就成功发行了10亿美元30年公司债券,2004年又成功发行了10亿美元可转换债券,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在股市、证券和可转换债券市场同时吸纳资金的企业,其融资成本达到当时亚洲最低水平。中海油上市之前通过股权私募融资21亿,上市时又融资17亿,上市之后除了股价升值的利益外,又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40亿美元。目前,中海油企业发展的经费来源基本依靠国际金融市场,傅成玉已经将“走出去”变为企业价值增长的原动力,同时把“资源”和“资金”两个雪球越滚越大。

中海油一年来的不断进取说明“走出去”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要求,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途径,要保证国家的竞争能力提升,就要更加积极支持中国企业面向全球发展。中国已经是全球化的一员,只有增加全球的能源供应,才能保障中国自身的安全。而对于未来的世界而言,没有中国的积极参与,全球的能源也将没有安全而言。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成败得失,更主要的是要有“亮剑精神”。通过与竞争对手果敢亮剑,让世界更加了解和平崛起的中国和勇于进取的中国企业。

杨元华:新华社资深研究员,高级记者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