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低碳经济“板块”亟待激活

2009-08-10 13:52:33 安徽日报   作者: 吴永红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近日,中央领导人来皖视察时对安徽发展低碳经济寄予厚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也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 ”“发展低碳经济,希望安徽走在全国前列。 ”

作为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板块”,低碳经济亟待在江淮大地被“激活”。“高碳模式”,制约未来经济

眼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形势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正经历一场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变革: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并将其作为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之间关系的基本途径。

然而,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专家预测,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8兆吨,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高碳模式,将严重制约未来的经济发展。”众多专家不无忧虑地指出。

目前,我国正处在重工业化阶段,支撑重工业的是能源。而随着国际能源和资源产品价格的攀升,获取能源的代价将越来越高,对外依存度将越来越高,抗风险能力将越来越差,这势必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碳排放”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打压和限制我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不仅如此,经济学家还预测,“碳排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国际战略资源。

高碳排放和其他伴生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据多项社会调查显示,环境污染已经与贫富差距扩大一起,跃升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前几位因素。 “碳排放”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可望从根本上提高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 ”专家指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一旦成为强制性目标,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革命性的转变。“低碳模式”,呵护“绿色增长”

安徽资源丰富,素有华东“工业粮仓”之美誉。正因此,长期以来,在我省终端能源消费中,工业企业从来是耗能大户,其中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煤炭、石油加工等重化工业更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代名词。

目前,我省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工业拉动,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在工业中,高耗能的重化工业比重偏大。由此,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能源和资源消耗。同时,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经济“发展排放”的高碳特征。

然而,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到2010年,我省万元GDP能耗由1.21吨标准煤下降到0.97吨标准煤,下降20%。而来自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省万元GDP能耗为1.075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52%,至此我省累计才完成“十一五”规划节能考核目标的55.2%。 “从落实‘十一五’节能减排总体目标的进度来看,我省节能形势依然严峻。 ”省经信委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

压力不仅来自于节能减排,也来自尚未远去的金融危机。上半年,在中央和省里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作用下,我省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的势头,整体经济触底回稳,特别是工业经济企稳回暖趋势明显。在“调结构”的主旋律下,我省投资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然而,在这些“暖色调”的背后,有一点不容忽视:工业内部结构仍然偏“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仍然较低,经济结构重型化的格局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发展低碳经济,是我省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现实要求,也是我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抢抓发展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专家指出。能源大省,欲乘“低碳”早班车

打响“淘汰落后一批、改造升级一批、择优发展一批、源头控制一批”的节能降耗“持久战”。

陆续投入358亿元,重点启动475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

面对能耗压力,我省进行着持续的探索。

然而,作为资源大省,我省重工业、高耗能产业过于集中,长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和资源破坏。 “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应该成为我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所在。 ”专家指出。

煤炭大省,不等于能源强省。从“高碳模式”迈向“低碳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洁净煤、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

有鉴于此,我省主动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充分集成各方面资源,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在核能方面,芜湖、池州、安庆三个核电项目已经开展前期工作;在风能方面,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项目专项实施方案;在太阳能方面,蚌埠、黄山、池州、合肥、安庆等多个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已着手前期工作;在生物质能方面,安庆、五河、桐城等一批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已获核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奇瑞混合动力轿车、江汽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已实现小批量试生产。

低碳经济路漫漫,我省尚在起步阶段。值得关注的是,我省有关方面已在规划“低碳能源”发展蓝图:新能源利用量到2010年不低于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5%,到2020年不低于10%。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低碳经济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