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

2009-08-14 09:53:28 湿地中国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作为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重大战略和民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座谈会上明确提出,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把环境保护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深刻揭示出环境保护的本质内涵和最终目标,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强调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首先在于环境保护是惠及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

  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民生”一词始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计。孙中山先生则将之上升为“主义”,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环境作为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条件和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对人的影响在总体上来说具有同一性和无差别性。地不分东西南北,人无论老幼贫富,环境是人民群众基本生存状态的底线,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生存状态。环境保护得好,全体公民受益;环境遭到破坏,整个社会遭殃。

  保障民生离不开环境保护,改善民生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的状况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左右着社会的发展水平,并最终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立足于社会全面发展和文明不断进步的高度,仅仅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状态还远远不够,更要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即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和能力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社会成员创造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前景,并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使生活质量得以全面提升的福利。要实现上述目标,环境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才能在物质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充分享受到生活质量的改善,感受到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从而跨入更高、更良好的生活境界。

  强调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是基于对当前环境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深刻认识。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20多年中集中出现。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点的环境问题积聚和暴发出来,严峻的环境形势已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发展和幸福指数的提高。

  环境污染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健康,是人民的最基本权利。民生问题随着不同社会阶段而呈现出不同的重点,人们对于民生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多年前,还处于加快解决温饱问题、摆脱贫穷落后阶段的我国,环境问题并没有进入民生视野;而20多年后,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显现,以及对环境污染给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深刻认识,环境问题已与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一样,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2007年年底,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对800户家庭开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专项抽样调查显示,80%以上公众认同环境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39%的公众认为环境污染给本人和家人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或较大影响。近段时间连续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警告。湖南省浏阳市镉污染事件已出具的有效检测结果显示,2888人中尿镉超标509人。山东省临沂市一家化工厂趁汛期偷排化工废水污染南涑河流域,有毒废水威胁流域内5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陕西省凤翔县发生铅污染事件,数百名儿童检测出体内铅超标。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生命与健康造成的巨大伤害中,人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就是民生问题。

  环境污染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生存与发展,是民生的现实需要。环境污染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制约,而良好的环境优化了人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几年前淮河岸边村民跪求治污的一幕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当国家调查组来到淮河流域了解污染情况时,一个70多岁的老渔民跪在了面前。污染团下泄,使他全家贷款养的两万多斤鱼遭到灭顶之灾,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今后咱们还能养鱼吗?真的不能了,政府得找个工作,给大伙一口饭啊。”蘸满了泪水的话语道出对于生存的焦虑。长期以来,一些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企图通过高污染、高耗能的增长方式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然而,残酷的现实带来了沉重的教训,环境污染不仅从根本上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使他们丧失了基本生产要素,也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其陷入污染与贫穷循环的怪圈。在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之间尖锐冲突产生的强烈痛楚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就是民生问题。

  环境污染危害着社会稳定与人民幸福。社会稳定与生活幸福,是民生的根本目标。环境因素和环境质量是构成人民生活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基本要素,环境污染是对稳定与幸福的巨大危害,良好的环境则是维护稳定和追求幸福的重要条件。在高消耗、重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虽然一些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严重的环境污染却使人们为健康和未来忧心忡忡。“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公众对环保的关注越来越集中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认为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到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人的全面发展。2007年5月太湖蓝藻的暴发,更让人们深刻意识到,仅有经济的增长,并不能真正给人民群众带来长远的富裕和生活幸福。而环境问题也由此在2008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的调查中,成为公众聚焦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频繁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和由此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影响了社会稳定,从而破坏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失去了环境保障,就丧失了生活和发展的稳定,而没有了稳定的生活和发展,幸福就沦为海市蜃楼。在环境污染与稳定幸福生活之间矛盾凸显的鲜明反差中,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就是民生问题。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满怀许多新期盼。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加快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把应对金融危机条件下的八项措施和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确定的十项任务落实好、完成好,推动环保问题的解决,就是保障、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就是为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发挥一份力量,做出应有贡献。

  强调环境保护是重要民生问题,还因为环境保护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党的执政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环境问题直接关系着作为公民最根本权利的生存权,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直接威胁着公众健康乃至生命。这无疑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前景。当前,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环境污染已成为导致社会不公、诱发矛盾冲突的重要隐患,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削弱政府权威和公信力、抵消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果。对于这一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保持清醒认识,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爱最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服务最广大人民,解决最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环境质量需要。

  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不仅被历史和现实发展中的无数事实所证明,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只有从源头控制和解决环境问题,才能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解决民生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执政理念上,必须处理好治理污染与保障民生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将环境保护作为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紧迫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先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迫切的饮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及土壤污染等现实环境问题,将加强环境保护,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重要任务。要以污染减排为抓手,将确保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权益不受损害。

  在发展思路上,必须处理好财富增长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与经济的统筹协调。要致力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发展绿色经济,积极探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通过建立和巩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和生活体系,促进社会财富的有效积累,实现民生改善。

  在服务社会上,必须处理好维护权益与发展民生的关系。要正确行使国家赋予各级地方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通过科学规划与决策,合理有效地配置环境资源,将环境作为人民群众共同拥有的财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依法享受环境资源及其带来的福利。要全力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和执法,支持环保部门依法行政,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依靠最广大人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体制与机制,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断深入,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发展带来的成果,在优美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抓不好环境保护,改善民生就无从谈起。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就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建立起既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又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构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形态。

  环境就是财富。保护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环境就是改善民生。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环境保护 民生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