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安徽省发改委公布《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征求意见稿)》

2009-08-19 09:35:11 江淮晨报
8月17日,安徽省发改委公布了《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明显控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相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有新的进展,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得到较大提高,气候变化领域的机构和体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最近50年我省不断“变热”

  年平均气温上升0.5-1.5℃

  气象观测资料表明,最近50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5℃~1.5℃,年平均气温增幅为0.12℃~0.27℃/10年,尤其是90年代之后增温速度明显加快,增温幅度上升到0.65℃~1.0℃/10年。春、秋、冬季都在增暖,其中冬季增暖最显著,其次是春季。

  与此同时,降水空间分布出现异常。近50年来,全省降水量及降水日数总体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冬季降水量增多趋势明显,春、秋季降水日数明显减少,减少幅度分别为0.7~2.0天/10年和1.0~2.4天/10年。降水的空间分布出现异常,最近几年汛期淮河流域降水偏多的概率加大,而沿江江南自2000年以来梅雨量持续偏少。暴雨雨量和日数增加趋势相对显著,平均每10年约增加2天,降水强度及频率增加。

  另外,全省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总体呈增加之势。首先是旱涝加剧,淮河流域频繁发生洪涝,而长江流域干旱年份明显增多;其次是大降水日数增多,降雨强度增大,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严重;还有,大风、冰雹、龙卷风、雷暴等强对流天气频发;另外,雪灾、霜冻、低温冷害等灾害发生频次虽减少,但危害加重。

  这些,都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相当的关系。统计数据显示,我省2007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29881.4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扣除林业碳汇后,净排放量为29761.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目前,安徽省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排放以及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排放。

  倡导绿色出行 使用清洁能源

  促节能 安徽省将“全民总动员”

  按照省发改委公布的最新意见稿,安徽省将“全民总动员”,力促节能。

  绿色建筑 电器节能

  推行节能建筑,推广绿色建筑,到2015年逐步实现机关办公楼、大型公共建筑和城市建成区内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全面实施新建建筑节能50%的标准。

  引导民用和商业节能。组织实施零售业节能行动,在全省大型商业场所推广使用节能设施,推行节能标签制度。创建50家以上国家级绿色饭店。加快建设现代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广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家用及办公电器,降低待机能耗,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

  绿色出行 智能交通

  制定政策措施合理引导交通能源消费,配合国家出台的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制定鼓励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消费,以及加快淘汰高油耗车辆相关政策措施。

  加强以道路交通为主体的中心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有条件的中心城市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启动中心城市不同运输方式、城市交通与城郊交通、城市交通与路网交通等一体化客运枢纽建设,配套建设大型公共停车场等设施。增加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的科技投入,形成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与引导系统。

  回收垃圾 再生利用

  把省内17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强制性垃圾分类、回收标准,提高垃圾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提高对填埋场产生的可燃气体的收集利用水平,减少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量。

  大力研发和推广使用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促进垃圾焚烧技术产业化发展;研究开发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技术和堆肥技术,为县城和农村提供亟需的垃圾处理技术,加大对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利用的支持力度,加快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步伐。

  用天然气 扩能核电

  煤炭是安徽省的主要能源供应品种,近年来,该省开始发展天然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虽然缺乏天然气资源,但通过西气东输,外省调入,进口,以及本省煤层气开发,天然气需求将快速上升,居民、服务业将逐步实现天然气化。到2020年,利用天然气达到100亿立方米以上。

  此外,根据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安徽省还将早日开工建成芜湖核电站2×100 万千瓦的核能电站,之后进一步扩大核电规模。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安徽省 气候变化